
英:/'ˌresɪˈprɒsəti/ 美:/'ˌresɪˈprɑːsəti/
互惠
複數 reciprocities
IELTS,TOEFL,GRE
n. 相互作用(複數reciprocities);相互性;互惠主義
We discussed the issue of reciprocity with the other party.
我們和對方就互惠問題展開讨論。
The purpose of our negotiations is to achieve reciprocity.
我們談判的目的是達成互惠。
The two countries signed a treaty of reciprocity.
兩國籤署了一個互惠條約。
The proposal calls for reciprocity in trade relations.
該提案呼籲在貿易關系中實現互惠
The two governments signed a reciprocity agreement for free trade.
兩國政府籤訂了自由貿易互惠協議。
They said they would press for reciprocity with Greece in the issuing of visas.
他們說,他們将會對希臘施壓,以達成簽證發放的互惠。
The Law of Reciprocity is strong in people.
互惠主義的原則在人群中是十分受用的。
There is no reciprocity in this relationship.
這種關系是沒有互惠互利的。
Others take offense at the GPL's reciprocity.
其他人則攻擊GPL的互惠。
Hence a new Brussels buzzword: reciprocity.
因此在布魯塞爾流行一個新的詞彙,互惠。
reciprocity and mutual benefit
互惠互利
reciprocity theorem
[物]互易定理;[電磁]倒易理論
n.|interaction/mutual effect;相互作用(複數reciprocities);[數]相互性;互惠主義
"Reciprocity"(互惠性)是一個多領域核心概念,指雙方基于平等原則進行利益交換或行為對應的關系模式。其内涵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哲學與社會學基礎
作為人類文明基石,reciprocity強調對等回應原則,最早可追溯至《漢谟拉比法典》的"以眼還眼"理念(來源: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https://www.oed.com)。現代社會學家馬塞爾·莫斯在《禮物》中指出,互惠機制是維系社會網絡的核心動力(來源: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國際關系應用
在外交領域表現為相互承認原則,如《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第47條規定的對等特權(來源:United Nations Treaty Collection,https://treaties.un.org)。2023年中美簽證政策調整即是典型例證,雙方基于互惠原則延長簽證有效期(來源:U.S. Department of State)。
心理學機制
社會心理學家Robert Cialdini在《影響力》中将其列為六大說服原則之一,實驗顯示互惠行為能提升40%的合作概率(來源: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https://www.apa.org)。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大腦島葉皮層在 reciprocity 決策時呈現特異性激活(來源:Nature Neuroscience)。
reciprocity(互惠/相互性)是一個多領域通用的概念,其核心含義指雙方或多方在行為、利益或權利上的對等交換。以下從不同維度解析該詞:
reciprocity強調相互依賴的關系,即個體或群體通過平等交換實現互利。例如,在國際貿易中,兩國互相給予關稅優惠;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禮尚往來的行為模式。
國際貿易
作為WTO基本原則之一,指國家間通過降低關稅、開放市場等對等措施促進貿易平衡。例如,A國對B國減免進口稅時,B國也需給予同等優惠。
數學與物理
在電學中體現為倒易定理(Rayleigh reciprocity theorem),描述電磁場中源與響應關系的對稱性;數學上則涉及互反律(如二次互反律)。
日常社交
心理學中的“互惠效應”指人們傾向于回報他人的善意,如接受幫助後更願意提供幫助。
如需進一步了解專業領域(如法律條款或數學公式),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詳細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