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peɪsəʊ/ 美:/'ˈpeɪsoʊ/
複數 pesos
n. 比索(拉丁美洲一些國家和菲律賓的貨币單位);美元
n. (Peso) (西、美、意、克)佩索(人名)
Some local businessmen also trade in pesos.
一些當地商人也會用比索做交易。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once again led to a devaluation of the peso.
這場金融危機再次導緻了比索的貶值。
I brought a large amount of peso with me on this trip.
我這次旅遊攜帶了大量的比索。
The Peso plunged to a new low o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yesterday.
昨天,比索在外彙市場上暴跌到了曆史新低。
The government uncoupled the peso from the dollar yesterday for the first time in 11 years.
昨天政府十一年來第一次使比索脫離美元。
The Mexican peso, for example, has taken a hit.
例如,墨西哥比索已經遭受重創。
The peso has risen by 12% since falling to a 16-year low in early March.
自三月上旬跌至16年來的最低點以來,比索已經升值了12%。
He recalled a commitment by Fidel in 2005 gradually to revalue the peso.
他回憶起老卡斯特羅在2005年做出的一個承諾,那就是逐漸地對古巴比索的币值進行調整。
n.|piaster/U.S. dollar;比索(拉丁美洲一些國家和菲律賓的貨币單位);美元
“Peso”是西班牙語中“重量”一詞,現主要作為多個國家的貨币名稱,具有以下含義和背景:
貨币單位
Peso是拉丁美洲和菲律賓等前西班牙殖民地的法定貨币單位,例如:
符號與代碼
Peso的通用符號是“$”,但部分國家使用特殊符號,如菲律賓用“₱”(Unicode: U+20B1)。國際标準化貨币代碼(如MXN)用于區分不同國家的比索。
曆史起源
起源于西班牙殖民時期的銀币“八裡爾銀币”(Spanish Dollar),因其标準重量得名“peso”。這種銀币曾是全球貿易的通用貨币,影響深遠。
彙率獨立性
不同國家的比索彙率獨立浮動,不可互相兌換。例如,1墨西哥比索≈0.25人民币,而1菲律賓比索≈0.12人民币(2025年3月數據)。
其他用法
在西班牙語中,“peso”也可表示物理學的“重量”(與質量“masa”區分)或比喻“負擔”,如“peso emocional”(情感負擔)。
若需了解具體國家比索的實時彙率或曆史數據,建議通過銀行或金融平台查詢。
Peso是指墨西哥、菲律賓、古巴、阿根廷、智利和多明尼加*********等國家的貨币單位。以下是該單詞的詳細解釋:
例句:
用法:Peso通常用于描述以上國家的貨币,也可用于波多黎各、烏拉圭和墨西哥以外的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貨币。
解釋:Peso是西班牙語中的“重量”的意思,最早用于西班牙殖民地時期的貨币名稱。現在,它已經成為了多個國家的貨币單位。
近義詞:在不同國家,peso可能會有不同的名稱,例如菲律賓的菲律賓比索,阿根廷的阿根廷比索,智利的智利比索等。
反義詞:沒有直接的反義詞,但是在不同國家,可能會有其他貨币單位與peso相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