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bə,lɪstəʊ'kɑːdiːəʊɡræm/ 美:/'bə,lɪsto'kɑrdiə,ɡræm/
n. 心沖患;投影心搏圖;心沖擊描記圖
ballistocardiogram(體動心電圖)是一種通過檢測人體微小機械運動來記錄心髒功能的技術術語。該詞由三部分構成:拉丁詞源"ballista"(彈道裝置)、希臘詞根"kardia"(心髒)和後綴"-gram"(記錄),字面含義為"通過力學方法記錄的心髒運動軌迹"。
在醫學檢測中,ballistocardiogram特指使用高靈敏度傳感器測量心髒收縮和血液流動引起的身體微小振動波形。這種非侵入式監測技術能夠反映每搏輸出量、心率變異性等心血管參數。其工作原理基于牛頓第三定律——心髒射血時産生的反作用力會使人體産生可測量的微觀位移,通過壓電傳感器或激光多普勒技術捕捉這些位移信號。
該技術最早可追溯至1936年Starr開發的機械記錄裝置,現經改良已發展出微波雷達式檢測系統。根據《美國心髒病學會雜志》的臨床研究,現代ballistocardiogram設備在檢測心力衰竭早期症狀方面具有85%以上的靈敏度。當前主要應用于睡眠呼吸監測、術後康複評估等領域,尤其適合需要連續監測血壓波動但不宜使用袖帶式設備的患者。
在技術标準方面,IEEE 1708-2014規範了ballistocardiogram的信號采集精度要求,規定基線噪聲需控制在0.1m/s²以下。隨着可穿戴設備的發展,這項技術正逐步從醫院場景向家庭健康管理領域延伸。
Ballistocardiogram(心沖擊描記圖)是醫學領域用于記錄心髒收縮産生的機械波動的圖形或數據。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定義與構成
應用場景
補充說明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波形或技術原理,可參考相關醫學文獻或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