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牛馬的意思、汗牛馬的詳細解釋
汗牛馬的解釋
見“ 汗馬牛 ”。
詞語分解
- 汗的解釋 汗 à 由身體的毛孔排洩出來的液體:汗水。汗流浃背。 出汗,使出汗:汗顔(因羞慚而出汗;泛指慚愧)。汗馬功勞。汗牛充棟。 汗 á 〔可(?)汗〕見“可”。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牛馬的解釋 比喻做苦工的人詳細解釋.牛和馬。《周禮·夏官·職方氏》:“其畜宜牛馬,其穀宜黍稷。” 唐 杜甫 《雨》詩:“牛馬行無色,蛟龍鬭不開。”.喻指勞役或供役使的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
網絡擴展解釋
“汗牛馬”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兩種解釋,但實際應以古代文獻中的用法為準。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核心詞義
該成語源自“汗馬牛”,後亦作“汗牛馬”,主要用于形容書籍或著述數量極多。典故出自唐代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指書籍存放時堆滿房屋,運輸時讓牛馬累到出汗。
二、詞源與演變
- 本義:最初寫作“汗馬牛”,如宋代陸遊詩句“書非汗馬牛”,指書籍搬運時令牛馬出汗,強調藏書豐富。
- 變體形式:明代張綸《林泉隨筆》中改用“汗牛馬”,如“出則汗牛馬”,與“汗牛充棟”同源。
- 現代誤解: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誤釋為“形容辛苦工作”,此說法缺乏文獻依據,可能是對“汗牛充棟”的曲解。
三、相關成語辨析
- 汗牛充棟:更常用的成語,與“汗牛馬”同義,均強調藏書豐富,如《聊齋志異》中“案上卷帙汗牛充棟”。
- 充棟宇:常與“汗牛馬”對仗使用,形容書籍堆滿房屋。
四、使用示例
- 古文:“九流百氏之書,止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明·張綸)
- 近義替換:“圖書館的典籍堪稱汗牛充棟,搬運需動用大量人力。”
建議在正式寫作中優先使用“汗牛充棟”,以避免對“汗牛馬”的歧義理解。如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柳宗元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汗牛馬》的意思
《汗牛馬》是一個成語,形容人或者動物勞累到極點,汗流夾雜牛馬奔騰的程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汗牛馬》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水”、“虍+馬”+“馬”。
來源
《汗牛馬》最早來源于《文選·張衡·申胥賦》:“汗流浃背,曰汗如虎。”後來又在各種文獻和作品中被廣泛使用。
繁體
《汗牛馬》的繁體寫法是“汗牛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有時候《汗牛馬》這個成語的其中一個字“汗”會寫成“汗水”的形式,即“汗”。
例句
他為了完成這個項目,連續工作了三天三夜,勞累得像《汗牛馬》一樣。
組詞
汗流浃背、粉身碎骨、連日奔馳等。
近義詞
勞累殚精竭慮、筋疲力盡。
反義詞
輕松愉快、悠閑自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