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汗流至踵的意思、汗流至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汗流至踵的解釋

汗出得多,流到腳跟。常形容極端恐懼或慚愧。《莊子·田子方》:“ 禦寇 伏地,汗流至踵。”亦作“ 汗流浹踵 ”、“ 汗流接踵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晚霞》:“﹝ 阿端 ﹞意計窮蹙,汗流浹踵。”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氏子》:“ 柳 在櫝中,歷歷聞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汗流至踵”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思是汗水流到了腳後跟,形容極度恐懼、驚慌或緊張的狀态。其核心含義在于通過誇張的生理反應(大量出汗)來表現心理上的極度不安。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本義解析

  1. 字詞釋義

    • 汗流:汗水大量流淌,常因緊張、恐懼或勞累所緻。
    • 至踵:“踵”指腳後跟(《說文解字》:“踵,足後曰踵”),此處強調汗水流淌範圍之廣,誇張表現身體反應之劇烈。
    • 整體字面義:汗水從頭部一直流到腳後跟,極言驚恐或疲憊之甚。
  2. 引申義

    成語側重表達因極度恐懼、驚慌而産生的生理反應,凸顯心理狀态的失控。例如《莊子·列禦寇》中“汗流至踵”即刻畫人物面對權威時的戰栗之态。


二、典故出處與經典用例

  1. 《莊子·列禦寇》(戰國·莊周)

    “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

    魯迅《集外集拾遺》引此段時注釋:“汗流至踵,形容惶懼之甚。”

    典故背景:莊子借“舔痔得車”諷刺阿谀奉承之徒,而“汗流至踵”生動刻畫聽者聞此丑行時的驚駭反應。

  2. 後世引用

    • 宋代《太平禦覽·人事部》引《莊子》此典,強化其形容“惶懼”的語義。
    • 清代學者王先謙《莊子集解》注:“汗流至踵,狀其驚懼之至。”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汗流至踵:汗水流到腳跟。形容極度惶恐或驚懼。

    出處:《莊子·列禦寇》:“(曹商)反于宋,見莊子……莊子曰:‘秦王有病召醫……舐痔者得車五乘,子豈治其痔邪?’曹商不能應,汗流至踵。”

  2. 《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

    極言驚恐之狀。因極度緊張導緻全身大汗淋漓,汗水直淌至腳後跟。


四、使用場景與辨析


五、學術參考文獻

  1. 經典文獻

    • [戰國] 莊周. 《莊子·列禦寇》. 中華書局校注本,2010.
    • [清] 王先謙. 《莊子集解》.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 現代工具書

    •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
    • 溫端政 主編. 《成語大辭典》. 商務印書館,2019.

“汗流至踵”以誇張的生理意象傳遞深層心理狀态,其權威性植根于先秦典籍,經後世詞典固化,成為漢語中刻畫極緻惶恐的經典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汗流至踵”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àn liú zhì zhǒng,字面意思是“汗水流到腳後跟”,比喻因極度恐懼或慚愧而大汗淋漓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與出處

  1. 核心含義
    形容人在極端恐懼或極度羞愧時,汗水多到流至腳跟,強調情緒引發的劇烈生理反應。
    出處:源自《莊子·田子方》中“禦寇伏地,汗流至踵”的典故,描述列禦寇因内心惶恐而大汗淋漓的場景。

  2. 詞語結構

    • 汗流:指汗水流出,常與“浃背”“滿面”等搭配,表示出汗多。
    • 至踵:“踵”即腳後跟,誇張表達汗水從頭流到腳,凸顯程度之深。

用法與例句

  1. 語法功能
    可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多用于書面語境。例如:

    • 列子射箭時因緊張“汗流至踵”,最終未能射中靶心。
    • 書中記載,他“伏地汗流至踵”,羞愧難當。
  2. 近義詞

    • 汗流浃踵、汗流接踵:與“汗流至踵”同源,均形容極度恐慌或羞愧。
    • 汗如雨下:僅強調出汗多,不特指情緒。

注意事項

通過以上分析,可更精準把握該成語的文學色彩和實際應用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安車骨白萼仙抱伏彪被筆飛兵形冰魚揣奪貙獌電磁竈雕玉彫雲恫疑恩書二乘發兆各不定功耗含宥花月緣假物警所祲尋濟貧院君子風句型伉俪榮諧空窦蛞蛞羸骀類象龍元鸾台侍郎勉喻渺慮冥供莫何弗末甲鬧麻青羅帶耆年會濡筆三猛山罍山吟澤唱刹寺時利石留黃霜榦松江鲈肅駕獺祭魚坍台恬讓挺動讬貿外動詞鮮犞校诠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