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漢軍的意思、漢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漢軍的解釋

(1). 漢王 劉邦 的軍隊。《史記·郦生陸賈列傳》:“汝能止 漢 軍,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

(2). 漢 朝的軍隊。《漢書·趙充國傳》:“ 武帝 時,以假司馬從貳師将軍擊 匈奴 ,大為虜所圍。 漢 軍乏食數日,死傷者多。”

(3). 元 代 漢 人編成的軍隊。《元史·兵志一》:“既平中原,發民為卒,是為 漢 軍。”

(4). 清 旗籍的一種。凡 漢 人於 明 季降 清 者,依 滿洲 兵制,編入 漢 軍各旗。《清會典·内閣·典籍廳》:“典籍, 滿洲 二人, 漢 軍二人, 漢 二人。”《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家姓 安 ,是個 漢 軍世族舊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漢軍”是一個曆史術語,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劉邦的軍隊(秦末漢初)
    指漢王劉邦在楚漢争霸時期統領的軍隊,是推翻秦朝、擊敗項羽的核心力量。例如《史記》記載“汝能止漢軍,我活汝”,即指劉邦的部隊。

  2. 漢朝的正規軍隊(西漢至東漢)
    泛指兩漢時期的中央及地方軍隊,承擔對外征戰、對内平叛等職責。如《漢書》提到“漢軍乏食數日”,描述漢武帝時期與匈奴作戰的情景。

  3. 元代漢人編成的軍隊(1271–1368)
    元朝将中原漢人編入的軍隊,與蒙古軍、探馬赤軍并列,負責鎮戍和作戰。例如元世祖時期“發民為卒”,用于平定南方或駐防邊疆。

  4. 清代八旗中的漢軍旗(1636–1912)
    清朝入關前歸降的漢人被編入漢軍八旗,隸屬旗籍,軍事制度仿滿洲。如明末降清的漢人依兵制分隸各旗,形成獨立軍事體系。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若需查看具體古籍原文或更詳細的曆史背景,可參考《史記》《元史》等文獻或網頁中的例句。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漢軍》的意思

《漢軍》是指中國曆史上由漢族組成的軍隊。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漢軍》由部首“水”和“軍”組成,部首“水”代表漢族,軍代表軍隊。它的總筆畫數是13。

來源

《漢軍》一詞起源于中國曆史上的漢朝時期。漢朝以漢族為主體,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被稱為漢軍。

繁體

《漢軍》的繁體字是「漢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漢軍》可以寫作「漢軍」、「漢兵」或「漢兵」。

例句

1. 漢軍在古代對抗外族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

2. 《三國演義》中,曹操領導的魏軍與劉備領導的漢軍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役。

組詞

1. 漢族:指中國的主要民族。

2. 漢朝:指中國曆史上的一個朝代,由劉邦建立。

3. 漢字:指中國傳統的文字系統。

近義詞

1. 漢軍 ≈ 漢兵:指中國漢族組成的軍隊。

2. 漢人軍隊:指由漢族組成的中國軍隊。

反義詞

1. 匈奴軍:指中國古代與漢軍對立、居住在北方的遊牧民族軍隊。

2. 五胡軍:指中國古代與漢軍對立、主要由胡族組成的軍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