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草名。酸漿。《爾雅·釋草》:“葴,寒漿。” 郭璞 注:“今酸漿草, 江 東呼曰苦葴。” 郝懿行 義疏:“今京師人以充茗飲,可滌煩熱,故名寒漿,其味微酸,故名酸漿。”
(2).指清涼的水。《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三·淮南王篇》:“後園鑿井銀作牀,金瓶素綆汲寒漿。”
“寒漿”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草名(酸漿)
指一種名為“酸漿”的植物,屬于茄科,果實可食用或入藥。據《爾雅·釋草》記載:“葴,寒漿。” 郭璞注解為“今酸漿草,江東呼曰苦葴”。郝懿行在《爾雅義疏》中進一步說明,這種植物因具有清熱解暑的作用,古人常将其制成茶飲,又因其味微酸,故又名“酸漿”。
清涼的水
在古詩文中,“寒漿”也用來形容清涼的水。例如《樂府詩集·淮南王篇》中有詩句:“後園鑿井銀作牀,金瓶素綆汲寒漿。” 此處以“寒漿”比喻井水的清冽,凸顯其澄澈沁涼的特性。
補充說明:酸漿的别名較多,如“苦葴”“燈籠果”等,其果實成熟後呈橙紅色,可生食或釀酒。而“寒漿”作為文學意象,多用于描繪自然景物的清新或隱喻心境。需注意,現代語境中該詞較少使用,更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方言。
寒漿字有兩個不同的含義:
1. 寒漿指的是寒冷的液體,特别是寒冷的液體飲料。寒漿可以用來形容冰冷的飲品或者液體。
2. 寒漿也可指向古代指冰的字詞。
拆分部首:
《寒漿》這個詞由冫(冰凍)和江(水)兩個部首組成。
筆畫數:
《寒漿》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寒漿》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世說新語》一書中,用來形容冰冷的飲品。
繁體:
寒漿(台灣正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寒漿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寒字在古代寫作“⺧”(冫+串);而漿字由水旁和張字旁組成,寫作“湬”(氵+弓+見)。
例句:
1. 夏天來一杯寒漿,非常解渴。
2. 這家飲品店的特色是提供各種口味的寒漿。
組詞:
寒冰、寒夜、寒風、寒冷、漿果、漿液、漿糊、漿果醬
近義詞:
冰涼、涼爽、冷冽
反義詞:
溫熱、熾熱、熱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