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漢家的意思、漢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漢家的解釋

[Han Dynasty (206B.C—200A.C)] 即漢朝

漢家山東二百州。—— 唐· 杜甫《兵車行》

為漢家除殘去穢。——《資治通鑒》

詳細解釋

(1). 漢 室, 漢 朝。《史記·梁孝王世家》:“方今 漢 家法 周 , 周 道不得立弟,當立子。” 唐 吳筠 《贈将軍》詩:“未會 漢 家青史上, 韓 彭 何處有功勞?” 宋 梅堯臣 《燕》詩:“輕如 漢 家後,斜避 楚 臺風。” 明 何景明 《胡人獵圖歌》:“衆中若認射鵰手, 漢 家誰是 李将軍 ?”

(2).漢族。 宋 範仲淹 《耀州謝上表》:“皆 漢 家叛人所為枝葉之辭也。” 許地山 《危巢墜簡·東野先生》:“你是 漢 家子孫,能為同胞出力的地方,應當盡力地幫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家”一詞在漢語中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内涵,主要含義及權威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漢家(hàn jiā)指漢朝或漢族建立的政權,後引申為中國的代稱。


二、曆史語義演變

  1. 狹義指漢朝

    • 如《史記·孝文本紀》:“漢家庶事草創。”指漢代初期制度初創。
    • 班固《漢書·張湯傳》:“漢家自有制度。”強調漢代典章。
    • 來源:詳見《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第6卷“漢”字條。
  2. 廣義指華夏政權

    • 唐宋後擴展為中原王朝或漢民族政權的統稱。
    • 杜甫《兵車行》:“漢家山東二百州”,以“漢家”代指唐朝疆域。
    •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對唐代詩文用典的解析。
  3. 文化象征意義

    • 承載“華夏正統”觀念,如文天祥《正氣歌》:“漢家社稷終如故。”
    • 來源:《中國文化關鍵詞》(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民族認同章節。

三、權威工具書釋義


四、學術研究參考


“漢家”核心含義源于漢代政權,隨曆史演進成為民族與文化認同的載體。其語義變遷反映了中國“家國同構”的政治傳統及華夏文明的延續性。

網絡擴展解釋

“漢家”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詳細解析:

  1. 朝代指代 指漢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如《史記》記載“方今漢家法周”,杜甫詩句“漢家山東二百州”,以及《資治通鑒》中“為漢家除殘去穢”,均以“漢家”代指漢朝政權。

  2. 民族與文化概念 宋代起衍生為漢族代稱,如範仲淹《耀州謝上表》稱“漢家叛人”,現代作家許地山作品中也用“漢家子孫”指代漢族後裔。該詞還承載了漢字、漢服等文化符號的源頭意義。

  3. 天文溯源 “漢”字本義為天河,《詩經》中“維天有漢”即指銀河。漢朝強盛後,該字被賦予民族與政權内涵,形成“漢家”這一獨特文化符號。

需注意:部分文獻(如《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漢家之封”特指漢武帝時期的封禅制度,屬具體曆史事件中的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媕陋暗哨辨物标新豎異逼勸駁書參注倡明稱襲出服摧屈催攢點逗殿宇帝孫斷垣殘壁凡俚拱繞工輸搆精廣闊黃序換妾鹄鬓漸浸見經識經儌讦假延就舉急于事功舉業空置臨組犂途理債買王得羊朋俦平面視熱臉兒生落慎志舐犢輸攻墨守司啬俗界素數堂選亭主投歸土崗頹垣廢址危論無二無垢無文舞知兀卒鹹壤獻身宵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