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行政诉讼法的意思、行政诉讼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规定行政诉讼程序的法律。我国在**制订行政诉讼法,内容包括总则、受案范围、管辖、诉讼参加人、证据、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执行、侵权赔偿责任、涉外行政诉讼和附则等。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行政诉讼法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程序的核心法律,其核心含义和要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立法目的

行政诉讼法是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同时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程序性法律。它既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准则,也是诉讼参与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依据。

二、法律地位与制定历程

• 我国《行政诉讼法》于1989年4月4日由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1990年10月1日实施; • 现行版本为2017年修订版,与《刑法》《民法典》同属国家基本法律体系; • 被学界称为"当代中国行政法治的奠基之作"。

三、核心内容框架

  1. 受案范围:明确可诉行政行为类型,但排除如刑事侦查行为、行政调解等特定情形;
  2. 诉讼程序:涵盖起诉受理、证据规则、审理判决、执行等全流程规范;
  3. 主体权利义务:规定原告(公民/组织)、被告(行政机关)及诉讼代理人的法律地位;
  4. 特殊制度:包括举证责任倒置(行政机关承担主要举证责任)、合法性审查原则等。

四、典型特征

•双重功能:既保障公民诉权,又监督行政机关; •程序法属性:侧重规定诉讼活动程序规则,与实体法相区别; •司法审查性质:法院主要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而非合理性。

五、实践意义

通过"民告官"制度设计,打破了传统"官本位"观念,推动了依法行政进程。数据显示,自实施以来全国行政诉讼案件年均增长率达15%,2024年已突破30万件,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推手。

网络扩展解释二

《行政诉讼法》简介

《行政诉讼法》是指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部法律,用于规范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因行政行为产生的争议的解决程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拆分部首和笔画

《行政诉讼法》中的每个字都有自己的部首和笔画。

来源和繁体字

《行政诉讼法》这个词源自中国大陆,繁体字写作《行政訴訟法》,在台湾和香港使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行政诉讼法》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基本持平,只是书写形式和一些笔画略有差异。

例句

以下是一个关于《行政诉讼法》的例句:

根据《行政诉讼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不当行为有权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组词

与《行政诉讼法》相关的组词包括行政法、诉讼、行政机关、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等。

近义词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行政诉讼法》的近义词,但可以简单理解为行政诉讼条例、行政争议解决程序等。

反义词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行政诉讼法》的反义词,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为行政复议、调解、和解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