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漢國的意思、漢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漢國的解釋

漢 朝。亦借指其他漢族王朝。《漢書·翟方進傳》:“天休於安帝室,興我 漢國 。”《後漢書·安帝紀》:“今以侯嗣 孝和皇帝 後。其審君 漢國 ,允執其中。” 唐 荊叔 《題慈恩寺塔》詩:“ 漢國 山河在, 秦 陵草木深。” 唐 張說 《奉和送金城公主》:“戎王子壻寵, 漢國 舅家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國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曆史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國號指稱

"漢"作為政權名稱最早見于西漢王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中國曆史大辭典》定義為"以劉邦建立政權為始,承秦制而立漢統,形成華夏文明主體框架的封建王朝"(《中國曆史大辭典》,2000年版)。此後蜀漢(221年-263年)、成漢(304年-347年)等十六國政權均延續此國號,體現"漢"字作為正統象征的文化認同。

二、民族指代

《漢語大詞典》收錄"漢國"第二義項為"漢族建立的國家體系",特指以華夏族群為核心的政治實體。該用法始見于《後漢書·南匈奴列傳》"南單于奉藩稱臣,詣漢國受玺绶",此處"漢國"即指東漢政權(《漢語大詞典》,2023年版)。

三、文化概念

在語言學層面,《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漢"字衍生出"天河""男子"等引申義,使得"漢國"在文學作品中可指代"壯闊疆域"或"男兒建功之地",如唐代詩人王維《送韋評事》"欲逐将軍取漢國"即取此意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2011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漢國”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漢朝及漢族政權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漢國”指漢朝,即中國曆史上由劉邦建立的西漢和後續的東漢王朝。該詞也延伸指代其他以漢族為核心的中央政權或王朝。

二、曆史背景與延伸含義

  1. 核心來源
    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長期穩定的大一統王朝,其政治制度、文化影響深遠。因此“漢國”常被用來象征中央集權或漢族主導的政權。

  2. 文獻例證

    • 《漢書·翟方進傳》記載:“天休於安帝室,興我漢國。”
    • 唐代張說詩雲:“戎王子壻寵,漢國舅家慈。”
      這些用例表明,“漢國”在曆史語境中既指具體朝代,也承載文化認同。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若需了解漢朝具體事件(如楚漢之争、獨尊儒術等),可參考相關曆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案比坳窪白特稗政剝人鞭恥貶義詞踩緝猜解讒嬖長延赤烘烘尺疏喘嗽打秋千谔節婓婓該班汗溝和厚和敏黃錦灰律簡舉家王借助金凳進猛襟期集絃膠眷客隆禮免梏名利南詞内攻瓯雪排釋剽狡秋毫不犯忍心三對面先生上官儀牲口棚升觞瘦伶伶樹拔水镖素石鐵範僞錢僞巧為市文辨文的文閥文君司馬蕰年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