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凾谷 ”。 函谷关 。 三国 魏 曹植 《又赠丁仪王粲》诗:“从军度 凾谷 ,驱马过 西京 。” 唐 李白 《古风》诗之三:“收兵铸金人, 函谷 正东关。”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 老子 的西出 函谷 ,为了 孔子 的几句话,并非我的发见或创造。”
“函谷”是一个历史地理名词,主要指中国古代的重要关隘——函谷关。以下为详细解释:
“函谷”得名于其地理特征,“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其中“函”指匣子,形容两侧山势险峻如匣,中央谷道狭窄仅容一车通过,形成天然军事屏障。
历代文人如李白、鲁迅等曾以函谷关为题材创作,如李白《古风》中“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关”(),鲁迅《出关》亦提及老子出函谷之事()。
提示:若需了解函谷关现存遗址或具体战役细节,可查看、7、8、10等来源。
《函谷》一词来源于汉字,其意思是指函谷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口关隘之一。
《函谷》一词的部首是山,它的拆分笔画是3画。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北部,是连接中原和关中地区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函谷》一词即指这个关口,并广义上指代函谷地区的山区。
《函谷》的繁体字是「函谷」。
在古时候,「函谷」一词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异,例如「函穀」、「函谷關」等。不过,这些变异写法都指代相同的地名。
1. 陈列馆里有一副《函谷关图》,非常壮观。
2. 他的家乡位于函谷地区,风景优美。
函谷集、函谷关、函谷水、函谷山、函谷仙境等。
函谷可以与山口、关口、门户等词语近义使用。
与函谷相对的反义词可以是平原、大门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