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行道的意思、行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行道的解釋

[trade;profession] 〈方〉∶行業

詳細解釋

(1).道路。《詩·大雅·緜》:“柞棫拔矣,行道兌矣。” 俞樾 《群經平議·毛詩四》:“行道連文,行亦道也。”

(2).指路人。 宋 蘇轼 《表忠觀碑》:“今 錢 氏功德,殆過於 融 ,而未及百年,墳廟不治,行道傷嗟,甚非所以勸奬忠臣,慰答民心之義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墾荒》:“近日 俄 人費萬萬帑金以修 西伯利亞 之鐵路,陰謀詭計行道皆知。”

(3).實踐自己的主張或所學。《孝經·開宗明義》:“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史記·韓昭侯世家》:“ 申不害 相 韓 ,修術行道,國内以治,諸侯不來侵伐。”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終制》:“然則君子應世行道,亦有不守墳墓之時,況為事際所逼也。” 宋 王禹偁 《孫府君墓志銘》:“公即評事之次子,少孤力學,舉進士不第,退而修經世之務,欲以布衣幹天子,取顯位而行道。”《老殘遊記》第三回:“鄙人行道,沒有一定的藥金。果然醫好了姨太太病,等我肚子飢時,賞碗飯吃,走不動時,給幾個盤川,盡夠的了。”

(4).修道。 唐 賈島 《哭柏岩和尚》詩:“寫留行道影,焚卻坐禪身。” 明 高啟 《方匡師畫》詩:“身若在師行道處,晚來唯訝不聞鐘。”

方言。職業;行當。 孫芋 《婦女代表》:“我想告訴你,叫你還幹6*你的行道。”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行道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行道”是一個多音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讀音和語境不同而有所區别:

  1. 讀作 héng dào(方言讀音)
    指具體的行業或職業,常見于口語表達。例如:“他在這行道上幹了幾十年。”

  2. 讀作 xíng dào(标準讀音)
    包含兩層含義:

    • 實踐政治主張或道德學說:源自《孝經》“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強調通過行動踐行理念。
    • 古代指道路或路人:如《詩經》中“行道兌矣”指道路暢通,宋代蘇轼的《表忠觀碑》則以“行道傷嗟”代指路人的感慨。
  3. 其他補充釋義

    • 佛教語境中可指修行佛法(如“修術行道”)。
    • 現代漢語中常作為“行道樹”的簡稱,指種植在路旁的樹木(如例句“行道樹筆直地站在路邊”)。

提示:在方言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如需更詳細的古籍例證,可參考《孝經》《詩經》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行道

行道(xíng dào)一詞具有多重含義。它可以指行走的道路,也可以指行人或車輛行進的路徑。此外,行道還可以指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

拆分部首和筆畫

行道的拆分部首是行和至,其中“行”是指“走路”,而“至”表示到達的狀态。根據漢字的基本部首和筆畫數,行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彳”(行的部首)和“235”(行的筆畫)以及“至”(道的部首)和“1334”(道的筆畫)。

來源和繁體

行道這個詞的來源較早。其中,“行”最早是指行走的意思,而“道”最早是指路。後來,行道逐漸演變為指行人或車輛行進的路徑,以及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

行道的繁體字為「行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所不同。行道的古漢字寫法為「行道」。

例句

1. 他一路走來,一直行道前進。

2. 馬路上有很多行道标示,提醒行人及時停車。

組詞

行為、道德、道路、行人

近義詞

道路、道德準則、行徑

反義詞

違法、偏離、不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