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含辭的意思、含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含辭的解釋

(1).有話要說而未說。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晉 左思 《悼離贈妹》詩:“含辭滿胸,鬱憤不舒。”《藝文類聚》卷九一引 南朝 宋 顔延之 《白鹦鹉賦》:“思受命於黃髮,獨含辭而採言。”

(2).猶言語。《藝文類聚》卷十七引 晉 張敏 《頭責子羽文》:“轉禍為福,含辭從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含辭”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有話要說而未說
    指心中懷有言辭卻未直接表達,常見于古典文學中。例如:

    • 曹植《洛神賦》中“含辭未吐,氣若幽蘭”,描繪洛神欲言又止的神态。
    • 左思《悼離贈妹》詩“含辭滿胸,郁憤不舒”,表現胸中積郁卻未吐露的情感。
  2. 指言語本身
    直接代指語言或言辭。如晉代張敏《頭責子羽文》中“轉禍為福,含辭從容”,此處“含辭”即指通過言語化解危機。

二、用法與延伸

“含辭”既指未言明的思緒,也指語言本身,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核心在于通過“未言”或“已言”傳遞深層情感,常見于魏晉至南北朝的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含辭:意思及解析

《含辭》(hán cí)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文字中所包含的内容、含意。在文學作品中,含辭可以指作品的意境、哲理、主題等。它是一個形容詞性的詞語,用來描述文字的深度和内涵。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漢字《含辭》的部首是“口”字旁,總體上包含了6個筆畫。

來源及演變

《含辭》一詞來源于《易經·系辭上》的“辭”。在古代,文字書寫繁瑣,有時需要收納多層含義在一個字中,因此出現了諸如“含義”等詞語描述這一概念。“辭”這個字經過演變,又衍生出了“含辭”。目前,人們使用這個詞來形容文字的内涵和意義。

繁體字

《含辭》在繁體字中是「含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含辭”的寫法可能會略有變化。具體而言,在古代字典《說文解字》中,這個詞以象形字的形式出現,可以拆分為“宀”、“從”、“巳”、“辶”、“辶”,并且在後來的演變中逐漸趨于現代寫法。

例句

1. 這篇作文雖然篇幅不長,但是含辭深刻,給人很多思考的餘地。

2. 他的演講充滿了含辭,讓人回味無窮。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辭章、辭句、辭藻、辭舊迎新。

近義詞:意味、内涵、文采、寓意。

反義詞:淺薄、平淡、缺乏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