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貝多的意思、貝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貝多的解釋

(1).梵語的音譯。意為樹葉。古 印度 常以多羅樹葉寫經。亦指佛陀在其下成道的菩提樹。《佛說自誓三昧經》:“佛告天子:昔吾出家,以汝為證;詣貝多樹,汝復為證。”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木篇》:“貝多,出 摩伽陁國 ,長六七丈,經冬不凋。此樹有三種:一者多羅娑力叉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貝多;三者部婆力叉多羅多梨。并書其葉,部闍一色取其皮書之。貝多是梵語, 漢 翻為葉。貝多婆力叉者, 漢 言葉樹也。 西域 經書,用此三種皮葉,若能保護,亦得五六百年。” 清 閻爾梅 《遂初園詩》:“東隣賸有逃禪地,更向 祗園 種貝多。”亦譯作“貝多羅”。 清 吳偉業 《送張玉甲憲長之官邛雅》詩之三:“欲問辟支諸佛土,貝多羅樹即關頭。” 清 陳維崧 《賀新郎·中元感懷》詞:“亟倩蘭陀張浄饌,抛作貝多羅子,早勘破人間生死。”

(2).借指佛經。 唐 張鼎 《僧舍小池》詩:“貝多文字古,宜向此中翻。” 清 顧景星 《<楝亭集>序》:“貝多、金碧、象數、藝術,無所不窺。”

(3).傳說中的國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周成王 元年, 貝多國 人獻舞萑, 周公 命返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貝多”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個來源的權威解釋如下:

  1. 梵語音譯的植物名稱
    貝多(梵語:Pattra)原指印度常見的貝葉樹(又稱多羅樹),其葉片寬大堅韌,古印度人常用它書寫佛經。此外,佛陀成道時的菩提樹也被稱為貝多樹。

  2. 佛經的代稱
    因佛經多書寫于貝多樹葉上,該詞逐漸演變為佛經的象征。例如唐代張鼎《僧舍小池》中“貝多文字古”,以及李商隱“若信貝多真實語”等詩句,均以“貝多”指代佛經内容。

  3. 傳說中的古國名
    南朝梁代任昉《述異記》記載,周成王元年曾有“貝多國”使者進獻舞萑,後被周公遣返。此為文獻中提及的虛構國名。


補充說明:貝多樹的三種具體分類在《酉陽雜俎》中有詳細記載(如多羅娑力叉貝多、多梨婆力叉貝多等),但因涉及生僻梵語詞彙,現代使用中已較少提及。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貝多》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很多”或“許多”。它由兩個部分組成:貝和多。貝的部首是貝字旁,它的筆畫數是4。多的部首是夕,它的筆畫數是6。 貝多這個詞的來源有點複雜。它最初是從英語單詞“beyond”音譯過來的,意思是“超過”或“在...的那一邊”。後來,它在中文中引申為表示“很多”的意思。 在繁體中文中,貝多的寫法是“貝多”。這個寫法和簡體中文的寫法相似,隻是其中的一個部分的字形略有不同。 古時候,貝多這個詞的漢字寫法是“備多”。這個寫法是根據該詞的音譯來決定的。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收到了貝多的禮物。 關于貝多的組詞,我們可以組成“貝多益善”、“貝多芬”等詞語。近義詞包括“很多”、“大量”、“衆多”等。而沒有特别明顯的反義詞與之對應。 希望這些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