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哈拉帕文化的意思、哈拉帕文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哈拉帕文化的解釋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代表遺址有哈拉帕及摩亨約、達羅(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内)。存在時期約為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到前2000年代中期。屬青銅文化。有較為發達的農業,種植多種作物,最早栽培棉花;城市規模宏大;陶器、青銅器工藝精良;并産生了文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河流域的青銅時代文明,其核心特征和意義可概括如下:

  1. 基本定義與時間範圍
    哈拉帕文化又稱印度河文明,是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至前1750年左右存在于南亞次大陸的古代城市文明。因最早發現于巴基斯坦的哈拉帕遺址而得名,主要遺址還包括摩亨佐·達羅等。

  2. 地理分布
    文明中心位于印度河流域,範圍西至伊朗邊境,東達賈木納河,北抵喜馬拉雅山南麓,南至坎貝灣,覆蓋今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地區。

  3. 主要特征

    • 農業與手工業:最早大規模種植棉花,使用青銅工具(斧、鐮、刀等),制陶、紡織和冶金技術發達。
    • 城市規劃:城市布局嚴謹,擁有網格狀街道、排水系統及大型公共建築(如摩亨佐·達羅的“大浴池”)。
    • 文字與藝術:創造了尚未破譯的象形文字,并留下大量印章、陶器雕塑等藝術品。
  4. 社會與文化影響
    社會存在階級分化,可能由達羅毗荼人創造。其城市規劃和手工業技術為後續印度文化奠定了基礎,但約公元前1750年因環境變遷或外族入侵逐漸衰落。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考古研究文獻或權威曆史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是指古代印度次大陸的一種重要古代文化,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7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該文化是早期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代表之一,以哈拉帕(今巴基斯坦的哈拉帕遺址)為中心,故得名哈拉帕文化。

拆分部首和筆畫

哈拉帕文化的拆分部首是“土”,其筆畫數為6。

來源

哈拉帕文化這一詞彙的來源為梵文詞彙“सिन्धु”(sindh),意為“河流”。由于哈拉帕文化繁盛于印度河流域,因此也被稱為“哈拉帕文化”。

繁體

哈拉帕文化的繁體字為「哈拉帕文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作「哈拉帕文化」。

例句

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次大陸的一種重要文化,對于印度河流域地區的發展産生了重大影響。

組詞

- 哈拉帕遺址

- 哈拉帕城區

- 哈拉帕考古學

近義詞

古印度河文明

哈拉帕-摩亨佐-達羅文化

反義詞

其他古代文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