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加害他人的念頭。《增一阿含經·地主品》:“若觀害想,亦命終者生餓鬼中,形體燒然,苦痛難陳。”《增一阿含經·地主品》:“若有不害想者,命終時自然天上。”
“害想”是一個佛教術語,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指加害他人的念頭,屬于佛教中需要摒棄的負面心理。該詞由“害”(傷害)和“想”(念頭)組成,強調主動産生侵害他人的意圖。
經典出處
源自《增一阿含經·地主品》:“若觀害想,亦命終者生餓鬼中,形體燒然,苦痛難陳;若有不害想者,命終時自然天上。” 說明佛教認為持有“害想”會導緻惡報,反之則能獲得善果。
佛教教義中的意義
例句與用法
現代造句如:“韓清文已經知道王鵬宇的厲害,想了一下,還是将這話帶給父親。”(出自網絡語料,含引申用法)
詞語結構分析
“害”在佛教語境中特指主動傷害的行為或心理,如“害蟲”“害人”;“想”指心念活動,與佛教“五蘊”中的“想蘊”相關。
此詞主要用于佛教經典,現代漢語中較少見,需結合宗教語境理解其深層因果觀。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增一阿含經》原文或佛教心理學相關研究。
《害想》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它既可以指由于害怕或擔憂而産生的一種不安的情感,也可以表示對他人或物體的傷害、損害的念想。
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的部首是宀(寶蓋頭),筆畫數為9。
來源:《害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害想的字義形成于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中,具有悠久的曆史。
繁體:《害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害想」。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而《害想》的字形在古代常使用「害相」的寫法。
例句:
1. 我對這個考試沒有什麼害想,因為我已經充分準備了。
2. 他們的行為沒有害想别人的意思,隻是無意中造成了損害。
組詞:害想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不同的詞語,如害怕、害蟲、想象等。
近義詞:害想的近義詞包括憂慮、焦慮、念想。
反義詞:害想的反義詞包括安心、放心、善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