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hinese flowering crabapple]
(2) 即海棠樹,落葉喬木,卵形葉,開淡紅或白花,結紅、黃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該植物所結果實
落葉喬木。葉子卵形或橢圓形,春季開花,白色或淡紅色。品種頗多,供觀賞。亦指這種植物的果實。 唐 裴廷裕 《蜀中登第答李搏六韻》:“ 蜀 柳籠堤煙矗矗,海棠當戶燕雙雙。” 宋 李清照 《如夢令》詞:“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明 謝谠 《四喜記·紅樓遣思》:“前春共賞海棠開。” 老舍 《離婚》第十四:“臉上雖瘦了些,可是腮上的顔色近于海棠。”
海棠是薔薇科蘋果屬(Malus)和木瓜屬(Chaenomeles)植物的通稱,既包含觀賞花木,也包含部分果實可食用的樹種,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下是詳細解釋:
形态
海棠為落葉喬木或灌木,小枝粗壯;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邊緣有細鋸齒;花多為白色、粉色或紅色,未開時呈紅色,盛開後漸變為粉紅或白色,花瓣卵形;果實近球形,顔色多為黃色或紅色,酸甜可食。
分布與習性
主要分布于中國河北、山東、陝西、江蘇等地,喜陽光,耐寒且適應性強,多生長于海拔50-2000米的平原或山地。
海棠以“四品”著稱,即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和木瓜海棠。其花姿潇灑,雅俗共賞,被譽為“花中神仙”“國豔”,常與玉蘭、牡丹、桂花搭配,形成“玉棠富貴”的園林意境。
花語
海棠象征美麗、高貴與離别。古代詩詞中常用它表達遊子思鄉或愛情無果的愁緒,故有“斷腸花”之稱。
曆史地位
漢代起被用于皇家園林,明清時期成為文人畫常見題材,蘇轼、李清照等均以海棠入詩,凸顯其文化意蘊。
觀賞
廣泛用于城市綠化,冬春之際果實挂枝,金紅如瑪瑙,增添季節色彩。
食用
部分品種(如蘋果屬海棠)果實可鮮食或加工,味酸甜;木瓜屬海棠果實多用于制作蜜餞。
如需更詳細分類或詩詞典故,可參考權威植物圖鑒或文學典籍。
《海棠》這個詞是指一種開花植物和一個姓氏,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義。
《海棠》這個詞的部首是“木”,拆分後的筆畫是9畫。
《海棠》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據說當時皇帝賦予了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姓“海棠”,使其成為一個獨特的姓氏。
《海棠》在繁體中稱為“海棠”,字形與簡體相似,隻是有一些筆畫稍有不同。
在古時候,漢字“海棠”可以寫作“海塘”。這種寫法在古代文獻中較為常見。
1. 在花壇中,那一株婆娑多姿的海棠綻放出嬌豔的花朵,引得衆人駐足欣賞。
2. 水鄉的小巷旁,一棟古老的院落裡栽種着幾株海棠,營造出宜人的氛圍。
花海、海水、棠梨、棠子、海島
玉堂、麗月、花魁
荒涼、寒臘、廢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