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害口碜的意思、害口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害口碜的解釋

感到牙碜。比喻因怕言語粗鄙而說不出口來。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第一折:“虧你不害口磣,説出這等話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害口碜”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面與比喻義
    字面指“感到牙碜”,即食物中有砂礫等異物導緻口腔不適;比喻因言語粗俗或内容不雅而羞于啟齒。例如元雜劇《兒女團圓》中諷刺他人言語不當:“虧你不害口磣,説出這等話來。”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口語,表達對他人言辭不得體的委婉批評,或自嘲某些話題難以直接表達。常見于北方方言,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屬較冷僻的詞彙。

  3. 語言特點
    該詞通過身體感受(牙碜)映射心理層面的尴尬,體現了漢語中“通感”修辭的運用。類似表達如“難以啟齒”“羞于開口”,但更具形象性。

注:因搜索結果均來自低權威性網頁,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驗證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害口碜

害口碜是一個方言詞彙,主要流行于中國南方地區,特别是江浙一帶。它是一個貶義詞,意思是說話不清楚,口齒不清。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害 (宀,7畫) 口 (口, 3畫) 碜 (石, 13畫)

來源

害口碜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這個詞彙的來源與當時流行的字謎有關。字謎中經常使用一些諧音字或拼音字來制造笑話。害口碜則運用了“害口摻”(害别人的口音)的諧音,成為了揶揄他人口齒不清的詞彙。

繁體

害口碜的繁體字為「害口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害口碜的寫法是「害口參」,其中的「碜」字被寫作「參」,讀音相同。

例句

他說話害口碜,經常被人取笑。

組詞

- 害言碜 (說話不清楚) - 害口害舌 (說話不好聽) - 口碜舌吐 (說話含糊不清)

近義詞

口齒不清、口吃、結巴

反義詞

婉約、清晰、流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