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柷的意思、鼓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柷的解釋

敲擊柷。柷,古樂器名。古代奏樂之初,必先擊柷。《爾雅·釋樂》:“所以鼓柷謂之止。”《遼史·禮志五》:“協律郎舉麾,太樂令令撞黃鐘之鐘,左五鐘皆應,工人鼓柷,樂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您的查詢,“鼓柷”需拆分為“鼓”和“柷”兩個詞分别解釋。以下是詳細說明:


一、鼓

  1. 本義
    鼓是中國傳統打擊樂器,形制為圓柱形中空,兩端蒙皮(如牛皮),通過手或鼓槌敲擊發聲()。《說文解字》将其定義為“春分之音”,象征節氣與儀式感()。

  2. 功能與用途

    • 音樂與儀式:廣泛用于祭祀、慶典及軍事活動,如《詩經·邶風·擊鼓》中“擊鼓其镗”即描述其軍事信號作用()。
    • 文化象征:非洲傳統音樂及現代樂隊中,鼓是節奏核心()。
    • 衍生含義:引申為“鼓舞”“鼓動”等動詞,表示激勵或凸起形态(如“耳鼓”“鼓包”)()。

二、柷

  1. 形制與結構
    柷是古代木制打擊樂器,形如方形木箱,上寬下窄,内壁以木槌撞擊發聲。清代實物通高約50厘米,邊長65厘米()。

  2. 功能與文獻記載

    • 雅樂起始信號:用于宮廷雅樂,表示樂曲開端,《尚書·益稷》載“合止柷敔”,鄭玄注其“投椎其中而撞之”()。
    • 分類:屬八音中的“木”類,見于《詩經·周頌·有瞽》“鞉磬祝圉”,《舊唐書》亦記載其形制()。

三、關聯與區别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說文解字》《詩經》等文獻,或參考博物館館藏實物(如清代柷)。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鼓柷:一個古老的漢字

鼓柷,是一個古代漢字,它指的是被用來舀水的器皿或容器。這個詞在古代的文獻中被廣泛使用,雖然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減少,但它依然是一個具有曆史意義的詞彙。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鼓柷由兩個部首組成:鼓(部首:口)和柷(部首:木)。其中,鼓由七畫組成,柷由七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鼓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篆書字形。在篆書中,鼓柷的寫法較為繁瑣,而在簡化後的隸書中逐漸演變為現代漢字的樣式。

在繁體字中,鼓柷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鼓柷的形狀比較特殊。鼓部分代表了一個口形狀的樂器,而柷部分代表了一個木制的容器。這個字的造型反映了古代人們用木制樂器來舀取水的場景。

例句

- 古代的農村中,人們常常使用鼓柷來從井中取水。

- 釣魚人用鼓柷舀取清澈的湖水作為魚缸裡的水源。

組詞

- 鼓槌:指敲擊鼓的工具。

- 篩選:指通過某種工具将固體顆粒分離。

近義詞

- 水瓢:指盛水的器皿。

- 水鬥:指用來舀取水的容器。

反義詞

- 水:與鼓柷相對的概念,指液态的流動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