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古學的意思、古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古學的解釋

(1).研究古文經、古文字之學。 漢 何休 《<春秋公羊傳>序》:“是以治古學、貴文章者,謂之俗儒。” 徐彥 疏:“《左氏》先著竹帛,故 漢 時謂之古學;《公羊》 漢 世乃興,故謂之今學。” 漢 許沖 《上<說文解字>書》:“臣父故大尉南閤祭酒 慎 ,本從 逵 受古學。” 段玉裁 注:“古學者,《古文尚書》、《詩毛氏》、《春秋左氏傳》及《倉頡古文》、《史籀大篆》之學也。”《後漢書·鄭玄傳》:“中興之後, 範升 、 陳元 、 李育 、 賈逵 之徒争論古今學,後 馬融 答 北地 太守 劉瓌 及 玄 答 何休 ,義據通深,由是古學遂明。” 明 楊慎 《譚苑醍醐·莊子解》:“《莊子》為書……士無古學,不足以知之。”後泛指研究古代文化學術。 胡適 《<國學叢刊>發刊宣言》:“近年來,古學的大師漸漸死完了。”

(2).科舉功令文字如策論、律賦、經義、八股文、試帖詩以外的經史學問,稱古學。 宋 李幼武 《宋名臣言行錄外集》卷六:“﹝ 呂希哲 ﹞從 王安石 學。 安石 以為:凡士未官而事科舉者,為貧也;有官矣,而復事科舉,是僥倖富貴利達,學者不由也。公聞之,遽棄科舉,一意古學。”《儒林外史》第四六回:“ 唐二棒椎 道:‘ 老華 ,我正有件事要來請教你這通古學的。’ 虞華軒 道:‘我通甚麼古學,你拿這話來笑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古學指研究古代文化、學術的專門學問,核心包含對先秦典籍、制度及思想的考據與傳承。其釋義可分為三個層面:

一、本義溯源(漢代經學範疇)

指漢代所稱的先秦經典學問,尤指古文經學體系。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古”為“故也”,段玉裁注:“故者,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備于古”。《漢書·藝文志》載劉歆倡議立古文經于學官,将《周禮》《左傳》等先秦文獻稱為“古學”,與當時官學“今文經學”相對,強調訓诂考據的學術傳統。

二、引申義(學術研究方法論)

泛指考據、訓诂、校勘等研究古代文獻的實證方法。清代乾嘉學派以“古學”為旗幟,如戴震《爾雅文字考序》主張“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道”,通過文字考據還原經典本義。此方法後被章太炎總結為“審名實、重佐證、戒妄牽”的樸學精神(《國故論衡》)。

三、現代擴展義(文化傳承範疇)

  1. 考古實踐:通過實物遺存研究古代社會,如甲骨學、金石學。《殷墟蔔辭綜述》(陳夢家)将甲骨文研究納入古學體系。
  2. 思想傳承:對諸子百家、曆史制度的闡釋,如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稱乾嘉學派“以複古為解放”,通過還原古典思想推動學術革新。

文化價值

古學作為中華文明的根系,承載“稽古右文”的學術傳統。清代《四庫全書總目》強調其“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使命,現代學者饒宗頤亦指出“古學之重建,須從文字始”(《符號·初文與字母》),凸顯其對文化認同的奠基作用。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班固《漢書·藝文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戴震《戴震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
  4. 陳夢家《殷墟蔔辭綜述》(科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古學”一詞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古文經學與古文字研究

  1. 漢代學術範疇
    指研究古文經(如《古文尚書》《毛詩》《左傳》)及古文字(如倉颉古文、史籀大篆)的學問,與“今文經學”相對。漢代學者如許慎、鄭玄等推動古學發展,使之成為經學重要分支。

  2. 擴展至古代文化學術
    後世将“古學”泛化為對古代文化、學術的研究。例如胡適提到“古學大師”時,即指精通傳統學術的學者。


二、科舉制度中的特殊定義

在科舉體系中,“古學”特指科舉考試規定文體(如八股文、試帖詩)之外的經史學問。例如宋代呂希哲放棄科舉後專攻古學,即轉向經史典籍的深層研究,而非應試技巧。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如《說文解字》與古學的關系),可參考古籍或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艾炷闇藹逼處屏除撥斸常愁倡率長恸超程澹漾袛裯獨知法律行為方攘法則分星掰兩紛争規望寒焰後排荒唐降辔捐赀恇悚闊匾聯環憐香籠巾輪補潞琴棉鈴密迹摩翫南普陀寺腦麝偶發盤虞平明千切譴責青雲譜秦皇劬祿瑞昌稍食聖杯折庭檻眎文仕子送葬調元通允宛驷文德殿相合日相習成風箫幹孝恺蕭爽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