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行的意思、鼓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行的解釋

(1).擊鼓行軍。《周禮·夏官·大司馬》:“鼓行,鳴鐲,車徒皆行。”《史記·淮陰侯列傳》:“平旦, 信 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 井陘口 。” 唐 高適 《李雲南征蠻詩》:“鼓行天海外,轉戰蠻夷中。” 鄧慕韓 《史堅如事略》:“吾欲收 廣東 為根據地,鼓行 湘 鄂 ,直讨 幽 燕 。”

(2).引申為大張聲勢地前去。 清 唐甄 《潛書·去名》:“天下之士聞之,益高其義,莫不鼓行而往,願為之繼也。”

(3).盛行;風行。 唐 劉禹錫 《唐故尚書主客員外郎盧公集紀》:“始以章句振起於 開元 中,與 王維 、 崔顥 比肩驤首,鼓行於時。” 宋 洪適 《<元氏長慶集>原跋》:“ 微之 以文章鼓行當時,謂之‘元和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鼓行”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三種主要解釋:

  1. 擊鼓行軍
    本義指古代戰争中擊鼓作為信號,指揮軍隊行進。例如《周禮·夏官·大司馬》提到“鼓行,鳴鐲,車徒皆行”,《史記·淮陰侯列傳》中也有“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的描述。

  2. 大張聲勢地行動
    引申為公開、張揚地前往某處或執行某事。如清代唐甄《潛書·去名》記載“天下之士聞之……莫不鼓行而往”,強調聲勢浩大的行動。

  3. 盛行、風行
    形容事物廣泛流行。唐代劉禹錫在《唐故尚書主客員外郎盧公集紀》中用“鼓行於時”描述盧公文章與王維、崔颢齊名的盛況,宋代洪適亦以“鼓行當時”形容元稹的“元和體”文風。

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古籍及文學語境,現代使用較少。其核心意象均與“鼓”的節奏感和傳播性相關,既可指具體行軍動作,也可抽象表達聲勢或影響力。

網絡擴展解釋二

意思

《鼓行》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鼓勵行進,勉勵前進,形容對人們的鬥志、士氣進行激勵,使他們充滿自信和力量。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鼓行》的拆分部首是鼠(鼠)和行(行),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鼓行》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左傳·僖公十六年》:“雖鼓行而鼓之,匡國也。”意為盡管願鼓勵前進,但是國家危急仍需施以救助。

繁體

《鼓行》的繁體字為「鼓行」,發音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鼓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變化。

例句

1. 領導在會上鼓勵大家鼓行,勇往直前,創造出更好的成績。

2. 在團隊面臨困難時,隊長總是用言辭鼓行,激勵大家争取勝利。

組詞

鼓勵、行進、勉勵、前進、鬥志、士氣、激勵、自信、力量

近義詞

鼓勵、勉勵、激勵、奮進、振奮、昂揚、鼓舞

反義詞

拖延、灰心、受挫、放棄、動搖、低落、頹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