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辜限的意思、辜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辜限的解釋

古刑律規定,凡毆人緻傷,官府立限,責令被告為傷者治療,其限期稱“辜限”。 宋 司馬光 《乞不貸故鬥殺劄子》:“凡人因忿相争,疊相毆擊,其意豈皆在于殺,但一人于辜限内死,則彼一人須當償命。” 宋 樓鑰 《繳泉州吳淨黨罪案》:“以枕背打 許應遂 額中心一下……傷重,于辜限内身死。”《元典章·刑部四·鬥殺》:“ 平陽路 娼女 白要奴 ,因與 小鄭 相争,捽扯官宿,於本人右手中指上咬傷,辜限外身死。”參見“ 保辜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辜限”是中國古代刑律中的一項重要制度,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基本定義

“辜限”指官府為鬥毆緻傷案件設定的觀察期限。在此期間,被告需為傷者提供治療,并根據傷者恢複情況判定法律責任。

二、制度特征

  1. 期限分級(唐律規定):
    • 手足毆傷:10日
    • 器物緻傷:20日
    • 刃器/燙燒傷:30日
  2. 責任判定:
    • 若傷者在限期内死亡,被告需償命(如宋代司馬光《乞不貸故鬥殺劄子》記載案例)
    • 限外死亡可減輕刑罰(如《元典章》記載辜限外死亡案例)

三、制度關聯

該制度與“保辜”制度緊密相關,即通過設定觀察期,既給予傷者救治機會,也作為司法量刑依據,體現古代法律的人性化考量。

四、曆史沿革

始見于漢代,唐代形成完整體系,宋元時期仍有沿用。如宋代樓鑰《繳泉州吳淨黨罪案》記載因辜限内死亡而判償命的案例。

五、現代意義

作為古代特有的司法制度,反映了中國傳統法律中醫學與司法的早期結合,對研究古代司法實踐具有重要價值。

注:以上内容綜合古代法典及司法案例,主要參考唐代《唐律疏議》、宋代司法文書等曆史文獻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辜限

辜限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辜(gū)和限(xiàn)。辜字的部首是辛,總共有12畫;限字的部首是阜,總共有9畫。

來源

辜限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紅樓夢》。在小說中,賈母對寶玉說:“吾昔日不好好養育你,反受辜限。”這裡的辜限指的是負罪和受到的限制。

繁體

辜限的繁體字是「辜限」。

古時候漢字寫法

辜限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的寫法可以參照古代漢字字典或古籍文獻。

例句

1. 因為他的過錯,他受到了辜限的懲罰。

2. 這個人應該為他的行為感到辜限。

組詞

辜限的組詞可以根據上下文和需要進行變化,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組詞:

1. 辜責:所受的責任和辜限。

2. 受辜:遭受不公正對待或責難。

3. 辜負:辜限不達到期望或未兌現承諾。

近義詞

近義詞是指與辜限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詞語:

1. 憂傷:悲傷、沮喪。

2. 負罪:受到罪責和限制。

反義詞

反義詞是指與辜限意思相反的詞語:

1. 補償:彌補過失或遭受的損失。

2. 寬恕:原諒和釋放對他人的怨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