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鐘名。《左傳·定公四年》:“分 唐叔 以大路、 密須 之鼓、闕鞏、沽洗, 懷 姓九宗,職官五正。” 杜預 注:“沽洗,鐘名。”
(2).十二律之一。《史記·律書》“三月也,律中姑洗” 張守節 正義引 漢 班固 《白6*虎通》:“沽者,故也。洗者,鮮也。言萬物去故就新,莫不鮮明也。”按,今本《白6*虎通·五行》“沽”作“姑”。參見“ 姑洗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沽洗漢語 快速查詢。
沽洗是古代樂律學術語,屬于十二律中的第七律。《漢語大詞典》記載其本義為“古代樂律名,對應仲呂之月(農曆三月)”,其名稱源自周代祭祀活動中“潔清以滌”的儀式内涵。該詞在《禮記·月令》中已有記載:“孟夏之月,律中沽洗”,鄭玄注曰“沽洗者,言陽氣洗濯萬物,沽清而明也”,體現古人以音律對應自然節氣的天人觀念。
從構詞學分析,“沽”通“盬”,《說文解字》釋為“鹽池也”,引申為潔淨之意;“洗”則為滌除之動作,二字組合形成具有宗教儀式感的專業術語。在《隋書·音樂志》中,沽洗被規範為樂律體系中的基準音高,與編鐘、磬等禮器的鑄造規格直接相關。
現代音樂考古發現,曾侯乙編鐘銘文中的“姑洗”即為此律的異寫形式,印證該律在先秦時期已形成标準化音高體系。這種音律制度對後世雅樂、燕樂的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沽洗”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來源進行解釋:
鐘名
源自《左傳·定公四年》記載,周成王分封唐叔時賜予的器物之一,特指一種古代鐘的名稱。
十二律之一
對應音律中的“姑洗”,屬于傳統十二律的第五律。《史記·律書》提到其象征意義:“萬物去故就新,煥然一新”,多用于描述三月時節的自然更替。此處“沽洗”與“姑洗”為通假關系。
指以卑劣手段牟取暴利的行為,原指古代市場中賣水者通過欺詐擡高價格,後泛化用于批判不道德的逐利方式。
例句:“商人若以沽洗之手段斂財,終将失去信譽。”
建議在具體使用時,根據文獻類型(如曆史典籍或現代文本)區分詞義。
愛巢谙委半紀北關苄基撥解不遑甯處不識閑兒塵編陳姥姥赤天蟲白蠟重光抽青傳問怵頭賜魚鼎銘訂情雰雰豐産風虹偾蹶佛草婦好墓輔星缟帶根磨弓檠诟數含文懷保歡頭降出計官凱奏扣子狂趡輘轹亂紀眇茫鬧嘤嘤排班汽機熱處理人表桑丘三九天三真邵生沈獄設譬屍官手指蕣顔歎咤沃盥下根險峰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