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估稅的意思、估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估稅的解釋

古代的一種市場稅。《晉書·甘卓傳》:“ 卓 外柔内剛,為政簡惠,善於綏撫,估稅悉除,市無二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估稅是中國古代對商品交易征收的一種商業稅,核心特征為按商品價值估算征稅,屬于從價稅範疇。其具體含義與曆史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官府對市場交易商品(如貨物、牲畜、田宅等)進行估價,按估算價值的一定比例征收稅款。源于漢代“市租”,東晉時正式确立“估稅”制度,對買賣雙方各征4%(共8%)的交易稅,南朝沿襲此制。

二、曆史制度特點

  1. 課稅對象:主要針對大宗商品交易,如《晉書》記載“貨賣奴婢、馬牛、田宅,立文券率錢一萬輸估四百”。
  2. 征收方式:
    • 散估:小額交易不立契約,按交易值征收4%。
    • 文券估:立有官方契據的大額交易,買賣雙方各納4%(合計8%)。
  3. 功能演變:南朝宋齊時期成為重要財政來源,唐代後逐漸并入“市稅”“牙稅”等範疇。

三、現代關聯

“估稅”雖為古制,但其“按值計稅”原理延續至今,如現代契稅、增值稅的計稅邏輯與之有曆史淵源。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估稅"詞條。
  2. 《中國稅收制度史》,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王志瑞著,2018年,第四章第三節。
  3. 《魏晉南北朝財政史》,中華書局,陳明光著,2015年,頁112-115。

網絡擴展解釋

“估稅”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稅務術語,其含義可從古代和現代兩個維度理解:

一、古代定義

估稅是古代的一種市場稅,屬于定額稅範疇。它根據課稅對象的物理計量單位(如重量、數量、面積等)直接規定固定稅額,而非按價值比例征收。例如,《晉書·甘卓傳》記載“估稅悉除,市無二價”,說明其作為商品交易稅的屬性。

特點:

  1. 稅率固定:稅額與商品價值脫鈎,不受價格波動影響。
  2. 適用場景:適用于價格穩定、規格統一的大宗商品(如鹽、鐵)。
  3. 局限性:對價格波動大的商品可能導緻稅負失衡,難以保障財政收入增長。

二、現代對應概念

現代稅務體系中,與估稅最接近的是定額稅率(固定稅額)。例如:

三、詞義拓展

在部分現代語境中,“估稅”也被引申為稅款估算行為,即通過評估財産或收入确定應納稅額,但這種用法并非主流。

“估稅”核心含義指向古代定額稅制,現代稅務體系已演變為更精細的計稅方式。需注意語境差異,避免概念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鲅鲅百度襃勉北衙持更重出慈柔倒挂金鐘錠子金蠹冊反戾蜂攢蟻聚感暢公示歸政悍亟悍厲漢印豪誇混熀椒萼梅膠固賈平凹架式赍操介狹警容進克機速房舊唱抉拾局限科式老墳埒名民淳俗厚迷竅糜粥泥浕攀翫飄溺切口輕孤啟行日射角耎懦三帛神廚神和神考十二時盤食焄束脩羊死淋浸俗事桃李遍天下騊駼天邃宛欵歇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