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髯的意思、鼓髯的詳細解釋
鼓髯的解釋
鼓動胡須。《晉書·石勒載記上》:“ 勒 攘袂鼓髯曰:‘ 賓 之計是也。’”
詞語分解
- 鼓的解釋 鼓 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鼓角(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噪。 發動,使振作起來:鼓勵。鼓動。鼓舞。一鼓作氣。 高
- 髯的解釋 髯 á 兩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美髯。虬髯。白發蒼髯。髯口(演戲用的假胡子。“口”讀輕聲)。 筆畫數:; 部首: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鼓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基本釋義:指“鼓動胡須”,即通過面部動作使胡須顫動或揚起,常用于形容人物情緒激動時的神态。
2.文獻出處
-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石勒載記上》:“勒攘袂鼓髯曰:‘賓之計是也。’”此處描寫石勒(十六國時期後趙建立者)情緒激昂時捋袖、抖須的動作,體現果斷或激憤之态。
3.詞語結構
- “鼓”:本義為擊打樂器,引申為“振動、揚起”的動作。
- “髯”:指胡須,尤指兩腮的長須。二者組合後,“鼓髯”成為描述胡須動态的動詞短語。
4.使用場景
- 多用于古文或曆史文本中,刻畫人物神态,如将領決策時的威嚴、文士論辯時的激揚等。
5.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動作詞:“怒目張須”、“攘袂瞋目”(均屬情緒外露的肢體語言)。
- 反義狀态:“垂須默然”、“斂容肅立”(平靜或内斂的神态)。
“鼓髯”是一個具象化、富有畫面感的古漢語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中。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晉書》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鼓髯》的意思
《鼓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鼓起胡須。主要形容男性的胡須長而濃密,鼓起來的形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鼓髯》的部首是鼠(音shuǐ),共由23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鼓髯》一詞的來源不太明确。在現代規範漢字中,該字的繁體形式為「鼓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鼓髯的寫法稍有不同。古時候,「髯」的上方有一個額外的「韋」字旁,而非現代的「鼠」部首。
例句
1. 他的臉上鼓髯如雲。
2. 那位長者鼓髯威嚴,給人一種可靠的感覺。
組詞
1. 鼓髯振臂(形容大膽激昂,振臂高呼)
2. 鼓髯揚眉(形容義憤填膺,怒而揚眉)
近義詞
1. 濃髯(形容胡須濃密)
2. 古道疏髯(形容胡須長而散亂)
反義詞
1. 素顔(形容沒有胡須,面部光潔)
2. 胡滿臉掉(形容胡須稀疏,面容淩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