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子的意思、國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子的解釋

(1).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禮·地官·師氏》:“以三德教國子。” 鄭玄 注:“國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漢書·禮樂志》:“朝夕習業,以教國子。國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 清 劉書年 《劉貴陽說經殘稿·國子證誤》:“國子者,王大子、王子、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亦曰國子弟。”

(2).指國子學。《北史·儒林傳論》:“ 明 元 時,改國子為中書學,立教授博士……及遷都 洛邑 ,詔立國子、太學、四門、小學。”《隋書·韋藝傳》:“ 藝 字 世文 ,少受業國子。”《新唐書·百官志三》:“﹝國子監﹞掌儒學訓導之政,總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凡七學。”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國子監之訛》:“ 漢 以前,統名太學…… 晉 鹹寧 間,始專名國子, 隋 又改學為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國子”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綜合多個來源的信息整理如下:

一、指代公卿大夫的子弟

這一含義源自《周禮》等古籍的記載。例如《周禮·地官·師氏》提到“以三德教國子”,東漢學者鄭玄注釋為“國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漢代《漢書·禮樂志》進一步明确:“國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清代劉書年也在考證中補充,國子包括王太子、王子、諸侯及公卿大夫的子弟。

二、指代古代教育機構“國子學”

南北朝時期,“國子”逐漸成為官辦教育機構的代稱。例如《北史·儒林傳論》記載,北魏明元帝時将“國子”改名為“中書學”,後又恢複為國子學,與太學、四門學等并列。隋唐時期,國子監成為最高教育管理機構,統轄國子學、太學等七類學校。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周禮》《漢書》《北史》等古籍記載,以及曆代學者的考證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國子的意思:

《國子》這個詞可以指代兩個不同的意思。首先,它可以指代在古代中國開設的培養士人的學校。這些學校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以成為國家的仕宦人才。其次,它也可以指代在明清兩代國子監中的國子學。國子學是中國古代的最高學府之一,培養的對象是已通過中舉考試的秀才,在這裡進行更進一步的學習。

國子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國子》這個詞的部首是“囗”和“子”,其中“囗”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圍住的意義;“子”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表示與兒童、奴婢有關的意義。根據筆畫的拆分,可以分為五個筆畫:“口”(3畫)+ “乂”(3畫)。

國子的來源:

《國子》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相傳此詞出自《國子監》的建立。《周禮》中記載了國家設立了一所學校,用于培養士人。由于這所學校是“國家之子”的學校,因此被稱為“國子學”。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泛指各種培養士人的學校。

國子的繁體:

《國子》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國子」。

國子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國子》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國子」。

國子的例句:

1. 在古代中國,國子學被認為是學子們向往的聖地。

2. 他經過四年的學習,順利考入了國子學。

國子的組詞:

國子書院、國子監、國子精英、國子教授、國子監生

國子的近義詞:

太學、四書五經、實業學堂、學府、學院

國子的反義詞:

庶民、百姓、平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