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劝告诫。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经典规戒,弗闻弗览,玩弄褻宴,是耽是务。” 宋 苏轼 《乞录用郑侠王斿状》:“ 安国 挺然不屈,不独纳忠於先帝,亦尝以苦言至计规戒其兄。” 郭沫若 《蒐苗的检阅》:“说这种话的人大抵是不怀好意的,但在我们听来,也不失为是一种规戒。”
“规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uī jiè,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规戒”指通过规劝和警戒来告诫他人遵守规则或谨慎行事,强调对行为规范的提醒。例如:“老师规戒学生不可作弊。”
根据词典建议:
“规戒”侧重通过劝告和警示约束行为,但需注意现代汉语更推荐使用“规诫”。在正式写作或考试中,建议优先选用规范形式“规诫”。
《规戒》是一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它的意思是遵守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戒除不良习惯,自我约束。
《规戒》的拆分部首是「言」和「戈」。其中,「言」表示与语言、言辞、言语有关的意思;「戈」则表示与战争、器具、兵器有关的意思。整个成语共有12笔画。
《规戒》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在古代,「规戒」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的重要手段,可以培养人们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在繁体字中,「规」的正体字为「規」,「戒」的正体字为「戒」。
在古代,「规」的写法略有不同。它的古体字形是「規」,由「夫」和「見」组成。夫表示人,見表示看、认识。古时候的人们以「看到的事物引导行为」来理解「规」这个字。而「戒」则是一个独立的汉字,其字形从古至今基本保持不变。
他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严格遵守公司的《规戒》。
规定、戒律、纪律、规章、规范等。
遵循、循行、守则、戒备、警规。
违反、不守、放纵、无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