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跋提河的意思、跋提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跋提河的解釋

古代 拘屍那揭羅國 境内 阿利羅跋提河 (《大唐西域記》作“阿恃多伐底河”)的省稱。後亦借指 印度 。 唐 顧況 《如意輪畫贊序》:“茲山純白,厥草肥膩,高六十由旬,周二千二百。 跋堤河 在左, 長仙園 在右。”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韻》:“ 瞿曇 之書,能入諸夏,而 宣尼 之書,不能至 跋提河 者,以聲音之道障閡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跋提河(音譯自梵文Batī),是佛教經典中一條具有特定宗教意涵的象征性河流。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1. 詞源與基本釋義: “跋提”是梵文Batī 的音譯,在佛教語境中特指具有八種殊勝功德的水。因此,“跋提河”直譯為具有八種功德的水流或河流。這體現了漢語音譯詞在吸收佛教概念時的特征,即通過音譯保留原詞的文化和宗教内涵。來源:《佛學大辭典》(電子版)對“跋提”的釋義。

  2. 核心内涵 - “八功德水”: 跋提河的核心象征意義在于其水具備“八功德”(或稱“八支德水”、“八定水”):

    • 澄淨:清澈透明,無雜質。
    • 清冷:清淨涼冷,觸之身心舒暢。
    • 甘美:味道甘甜美妙。
    • 輕軟:水質輕柔綿軟。
    • 潤澤:滋潤身心,解除幹渴。
    • 安和:飲後安甯平和,無有躁動。
    • 除饑渴:能消除饑渴之苦。
    • 長養諸根:能增長滋養身體的各種機能(眼、耳、鼻、舌、身、意等諸根)。 此“八功德”代表了理想淨土的完美特質,是佛教描繪極樂世界美好環境的重要元素。來源: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對“八功德水”的詳細條目。
  3. 宗教象征與地理指代:

    • 極樂世界的象征:在《佛說阿彌陀經》等淨土經典中,跋提河(八功德水)被描述為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的重要組成部分,象征着淨土世界的清淨、殊勝與圓滿。它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就的莊嚴景象之一。
    • 特定河流的指代:在部分佛教典籍(如《大般涅槃經》)中,跋提河也被提及為古印度恒河的一條支流(或特定河段),但更重要的是其作為“八功德水”的象征意義超越了具體地理指代,成為佛教理想境界的符號。來源:對《佛說阿彌陀經》及《大般涅槃經》相關段落的佛教學術诠釋(常見于佛經注釋及佛教百科類書籍)。
  4. 文化意涵: 跋提河的概念體現了佛教對清淨、解脫、滋養和終極幸福的追求。飲用八功德水象征着獲得佛法的滋養,滌除煩惱塵垢,趨向涅槃寂靜。它不僅是物理環境的描述,更是精神境界的隱喻。

“跋提河”在漢語佛教詞彙中,主要指代具備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饑渴、長養諸根這八種功德的河流或水域。它源于梵文音譯,核心内涵是佛教淨土(尤其是西方極樂世界)中完美水源的象征,代表着清淨、安樂、滋養與解脫的宗教理想,其象征意義遠大于具體的地理指代。

網絡擴展解釋

跋提河是古代印度的一條重要河流,其解釋和背景如下:

一、詞義解釋

跋提河是阿利羅跋提河的省稱,在玄奘《大唐西域記》中譯為“阿恃多伐底河”。該河位于古印度拘屍那揭羅國境内,後常被用作印度的代稱。


二、來源與背景

  1. 地理位置
    屬于古印度拘屍那揭羅國(今印度與尼泊爾交界處),是釋迦牟尼涅槃地附近的重要河流。
  2. 文化意義
    在佛教文獻中常被提及,如唐代顧況《如意輪畫贊序》描述其周邊地貌時提到“跋堤河在左,長仙園在右”。

三、文獻引用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或佛教關聯信息,可參考《大唐西域記》及相關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和八關白令海半低不高表汗碧石陳荄充腴牀貼道考倒裝句低回定西番剟除風岚焚剽奮戰複議閣道赓詩貴本椢臉過稱郭公磚過曲寒品溷鼠火艙集次禁得徑絕進賀窘辱袴岔蘭舟兩部鯉書流轉蠻兒慢緩貌是情非沒肚子恁厮烹然巧宦瓊管任能日薄虞淵入彀設想侍弟松心湯液天人共鑒啼笑皆非頽折瓦解冰消遐籍仙李蟠根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