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提河的意思、跋提河的詳細解釋
跋提河的解釋
古代 拘屍那揭羅國 境内 阿利羅跋提河 (《大唐西域記》作“阿恃多伐底河”)的省稱。後亦借指 印度 。 唐 顧況 《如意輪畫贊序》:“茲山純白,厥草肥膩,高六十由旬,周二千二百。 跋堤河 在左, 長仙園 在右。”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韻》:“ 瞿曇 之書,能入諸夏,而 宣尼 之書,不能至 跋提河 者,以聲音之道障閡耳。”
詞語分解
- 跋的解釋 跋 á 翻山越嶺:跋涉。 踩,踐踏:跋前踬後(喻進退兩難)。 文章或書籍正文後面的短文,說明寫作經過、資料來源等與成書有關的情況:跋文。跋語。序跋。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跋提河是古代印度的一條重要河流,其解釋和背景如下:
一、詞義解釋
跋提河是阿利羅跋提河的省稱,在玄奘《大唐西域記》中譯為“阿恃多伐底河”。該河位于古印度拘屍那揭羅國境内,後常被用作印度的代稱。
二、來源與背景
- 地理位置
屬于古印度拘屍那揭羅國(今印度與尼泊爾交界處),是釋迦牟尼涅槃地附近的重要河流。
- 文化意義
在佛教文獻中常被提及,如唐代顧況《如意輪畫贊序》描述其周邊地貌時提到“跋堤河在左,長仙園在右”。
三、文獻引用
- 明代王鏊《震澤長語·音韻》提到,因語言障礙,孔子學說未能傳至跋提河(印度),而佛教經典卻傳入中國。
- 宋代釋妙倫的偈頌中亦有“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的表述。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或佛教關聯信息,可參考《大唐西域記》及相關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跋提河》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指中國西南地區的一條重要河流。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跋提河》可以拆分為“走”、“土”、“水”三個部首,它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跋提河》這個詞的來源具有一定的曆史背景,它是來自藏語“巴提”的音譯。在藏語中,“巴提”的意思是“水貢”的河流,而《跋提河》就是對這樣一條河流的稱呼。
繁體:《跋提河》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跋提河」。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些不同于現代漢字,而《跋提河》在古代的寫法是「跋提河曰」。
例句:遊子懷鄉,望着《跋提河》的水流,心中湧動着無盡的思念。
組詞:與《跋提河》相關的組詞有《跋提山》、《跋提村》等。
近義詞:《跋提河》的近義詞可以是《大渡河》、《金沙江》等。
反義詞:《跋提河》的反義詞可以是《長江》、《黃河》等。
希望以上的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