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mer capital;ancient capital] 以前的國都
國無人莫我知兮,不何懷乎故都。——《楚辭·屈原·離騷》
(1).故鄉;故居。《楚辭·離騷》:“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王逸 注:“復何為思故鄉念 楚國 也。”《楚辭·遠遊》:“絶氛埃而淑尤兮,終不反其故都。” 姜亮夫 校注:“故都猶言故居。《管子·水地》:‘水以為都居。’都、居連用,則都猶居矣。”
(2).舊都,昔日的國都。《史記·項羽本紀》:“ 韓王成 因故都,都 陽翟 。”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四:“ 煇 每謂 建康 六朝故都,又為 代 邸興王之地,亦應揄揚,以亞《雅》、《頌》。” 柯靈 《<阿英散文選>序》:“我在新生的故都和他重逢以後,又是長期的睽違。”
“故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舊都/昔日的國都(現代常用義)
指一個國家或朝代曾經的都城,例如北京因曾是元、明、清三朝都城,可稱“故都”。
例:《史記·項羽本紀》載“韓王成因故都,都陽翟”,即指沿用舊都陽翟。
故鄉/故居(古文語境)
在《楚辭》等古籍中,“故都”可代指故鄉或舊居。如《離騷》“又何懷乎故都”中,王逸注解為“思故鄉念楚國”。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描述,如郁達夫《故都的秋》即以“故都”指代北京。古籍中則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故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古代的首都”或者“曾經的都城”。它指代的是一個曾經擁有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地位的城市,通常因為曆史的原因而失去了它的首都身份。
《故都》的第一個字是“故”,部首是“攴”,共有7畫。第二個字是“都”,部首是“阜”,共有8畫。
《故都》這個詞來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趙客缦胡纓》的開頭:“故宮西洞庭,一聲何滿子。”這首詩描述了昔日的繁華都市的蒼涼和殘敗。後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其他失去首都身份的城市,成為了一個文學上的意象。
《故都》的繁體字為「故都」,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不同于現代漢字的簡化,古時候的《故都》字的寫法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1. 這裡曾經是唐朝的故都長安。
2. 南京是中國明清兩朝的故都。
3. 故都的遺迹讓人想起過去的輝煌。
故裡、都市、故宮、首都。
古都、舊都、失陷的首府。
現都、新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