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社的意思、罷社的詳細解釋
罷社的解釋
停止社祭。《三國志·魏志·王脩傳》:“年七歲喪母,母以社日亡,來歲鄰裡社, 脩 感念母,哀甚。鄰裡聞之,為之罷社。”後用為對别人喪母表示哀悼之典。 唐 元稹 《追封王璠母李氏等制》:“追加啟土之榮,用深罷社之痛。”
詞語分解
- 罷的解釋 罷 (罷) à 停,歇:罷休。罷工。罷課。罷市。罷論(打消了打算)。罷筆(停止寫作)。 免去,解除:罷免。罷官。罷職。罷黜。 完了,畢:吃罷飯。 罷 (罷) 同“吧”。 罷 (罷) í 古同“疲”
- 社的解釋 社 è 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禮:春社。秋社。社日。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後用以借指國家)。 團體或機構:報社。結社。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罷社”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典故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罷社(拼音:bà shè)指停止社祭活動。社祭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儀式,通常在春秋兩季舉行(即“春社”“秋社”)。停止這一重要祭祀,體現了對特殊事件的重視或哀悼。
二、出處與典故
該詞源自《三國志·魏志·王修傳》的記載:王修七歲時母親在社日去世,次年社日臨近,鄰裡準備祭祀時,王修因思念母親悲痛不已。鄰裡被他的孝心感動,主動取消了當年的社祭活動,即“為之罷社”。
三、引申義與文學應用
後世将“罷社”引申為對他人喪母的哀悼之典。例如唐代元稹在《追封王璠母李氏等制》中寫道:“追加啟土之榮,用深罷社之痛”,以此表達對喪母之痛的共情。
四、詞語結構
- 罷:停止、取消。
- 社:指社祭,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活動。
“罷社”從具體事件發展為文化符號,既反映了古代重孝的社會觀念,也展現了集體活動對個人情感的尊重。其典故在史書和文學作品中均有傳承,成為表達哀悼的典型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罷社(bà shè)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停止社交活動”或“退出社團”。它由“罷”和“社”兩個字組成。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罷”字的部首是“網”,總共寫了9畫;
- “社”字的部首是“礻”,總共寫了9畫。
來源:
- “罷”字來源于古代的文字演變,原指“劈開羊腿剁熟”,後來引申為“停止”、“廢止”的意思。
- “社”字源于古代的社會組織名稱,後來演變為表示社交活動的意思。
繁體:
- “罷”是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罷”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罷”字有多種古體字形,如:“罷”、“魃”、“罷”等。
例句:
- 他決定罷社一段時間,專注于學業。
- 她因為感到壓力過大,選擇罷社來放松心情。
組詞:
- 罷工(bà gōng,工人停止工作);
- 罷市(bà shì,商店停止營業);
- 罷課(bà kè,學生停止上課)。
近義詞:
- 辭職(cí zhí,主動離職);
- 退出(tuì chū,主動離開)。
反義詞:
- 參加(cān jiā,主動加入);
- 加入(jiā rù,主動加入)。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