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跋山涉水的意思、跋山涉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跋山涉水的解釋

亦作“ 跋山涉川 ”。形容遠道奔波之苦。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過家上冢,懇章盡得於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於艱險。” 楊朔 《平常的人》:“他背上一袋炒面,一個水壺,一張布單,跋山涉水,千裡迢迢趕到 朝鮮 。” 秦牧 《長河浪花集·湘陰熱浪記》:“然而,就在這樣的時候,從全國各個省區,風塵仆仆,跋山涉水專程前來拜訪 湘陰 的人們,卻絡繹不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對成語“跋山涉水”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跋山涉水指翻越山嶺、蹚水過河,形容長途跋涉的艱辛曆程,常比喻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任務或追求目标。


二、詞源與出處

  1. 最早記載
    •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跋涉山川,蒙犯霜露。”
    • 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跋山涉川,之任敢辭于艱險。”
  2. 擴展引用
    《詩經·鄘風·載馳》中“大夫跋涉,我心則憂”亦隱含相似意境。

三、用法與結構


四、例句與應用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左傳》《能改齋漫錄》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跋山涉水》的意思

《跋山涉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克服重重困難,努力進取,形容人經曆艱險或困苦環境後仍然奮鬥不息、不屈不撓。

拆分部首和筆畫

《跋山涉水》的拆分部首是足、山、水。它的總筆畫數為19。

來源和繁體

《跋山涉水》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形容項羽奮起直追的壯舉。後來在民間廣泛使用,成為一種固定的成語。在繁體字中,《跋山涉水》的寫法仍然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跋山涉水》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在追求夢想的路上,跋山涉水,終于實現了自己的目标。

2. 曾經跋山涉水的經曆,使他成為了一個堅強、勇敢的人。

組詞

1. 跋涉:艱難行走。

2. 山水:山和水的綜合概念,指自然景觀。

近義詞

奮起直追、步履維艱、窮山惡水

反義詞

平坦道路、一帆風順、輕松自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