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貫月查的意思、貫月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貫月查的解釋

亦稱“ 貫月槎 ”。1.傳說 堯 時西海中的發光的浮木。借指舟楫。 晉 王嘉 《拾遺記·唐堯》:“ 堯 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貫月查,亦謂挂星查。” 元 陳樵 《玉雪亭》詩:“銀漢傾翻貫月查,驚鴻無處認江沙。” 明 張煌言 《登湄州谒天妃宮》詩:“樓前縹緲淩波襪,檻外參差貫月槎。” 清 錢謙益 《後秋興》詩之二:“戈船迅比追風騎,戎壘高於貫月槎。”

(2).喻船形酒器。 清 吳均 《梅查歌》:“中空不用巧匠鑿,妙製天成貫月槎。”按,梅查,梅根做的酒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貫月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奇交通工具,又稱“貫月槎”,指能穿越月亮、往來于天地之間的木筏或飛船。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貫月查”由“貫月”與“查(槎)”組成:


二、典故溯源

其核心典故源自兩部古籍:

  1. 《拾遺記》(東晉·王嘉)

    記載堯帝時代“巨槎浮于西海”,槎上有光,晝滅夜亮,十二年繞天一周,名曰“貫月查”,又名“挂星槎”。此槎被視為天外飛行器雛形,承載古人宇宙想象。

    原文:

    “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槎浮于西海……槎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複始,名曰貫月槎,亦謂挂星槎。”

  2. 《博物志》(西晉·張華)

    補充“天河浮槎”傳說:有人乘槎至天河,見牛郎織女,印證“貫月查”作為天地橋梁的意象。


三、文化象征

  1. 航天夢想的啟蒙

    “貫月查”被視為中國最早的宇宙航行設想,體現古人對太空的探索欲,現代學者将其類比為“古代飛船”(《中國神話大詞典》)。

  2. 仙境與凡間的媒介

    在詩詞中常象征超脫世俗、遨遊天界,如李白“欲上青天攬明月”即受此意象啟發。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拾遺記》卷一(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博物志·卷十》(《四庫全書》本)
  3. 《漢語大詞典》“貫月槎”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
  4.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袁珂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推薦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書或“國學網”(www.guoxue.com)等古籍數據庫查閱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貫月查”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傳說起源
    據晉代王嘉《拾遺記·唐堯》記載,堯在位時,西海出現一種發光浮木(“查”通“槎”,即木筏),夜間明亮如星月,十二年繞四海一周,被稱為“貫月查”或“挂星查”。這一傳說被後世視為對神秘天象或航海工具的想象。

  2. 引申含義

    • 舟楫的代稱:因浮木與航海相關,古人以“貫月查”借指船隻或舟楫,如元代陳樵詩句“銀漢傾翻貫月查”。
    • 船形酒器:清代文獻中提到“貫月槎”可喻指梅根雕刻的船形酒器,如吳均《梅查歌》中的描述。

二、文學引用

該詞常見于詩詞,如明代張煌言《登湄州谒天妃宮》以“貫月槎”描繪高聳的船桅,清代錢謙益則用“貫月槎”比喻軍事堡壘的宏偉。

三、其他解釋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行動迅速”的成語,但此用法未見于傳統權威文獻,可能為引申或誤讀,需結合語境判斷。

“貫月查”核心源于古代神話,既指傳說中的發光浮木,也衍生出舟船、酒器等比喻義,多見于文學創作。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拾遺記》或相關詩詞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暴章插戴阊門丑地貸贍大隗調省東災鬥牛場扼襟控咽風媧膏馥根牙鳏寡惸獨鬼巫孤上寒牀賀公湖荷筩劍氣交交關驚鵩鳥競民拘奇抉異跨立纜系累墜冷曹楝實曆史魯風鞵民王謀猶偏倚請止起售铨拟容匿墒溝燒羹飯生財有道生頭死壟食頃霜潔蜀道難送目歲紀縮語堂印灘黃談谑天地桌天損蹄閑三尋通域僞惑文心雕龍仙箓小冊子洗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