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贯心的意思、贯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贯心的解释

(1).深入心中。《晋书·凉武昭王玄盛传》:“富贵而不骄者至难也,念此贯心,勿忘须臾。” 唐 于邵 《与萧相公书》:“由此而言,痕累未尽,每一念至,惊危贯心。” 宋 洪适 《报庵十六尊者偈》:“我等痛贯心,归命诸尊者,愿以大利益,作我罔极报。”

(2).贯穿心脏。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既一发箭,使往覘之,奴已贯心而毙矣。” 明 陈继儒 《虎荟》卷四:“果有一虎哮吼而至,前足触机,箭乃中其三斑,贯心而喑。”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贯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解释

  1. 深入心中
    指某种情感或意念深刻烙印在内心,常用于描述极度的痛苦、警示或感悟。

    • 出处:《晋书·凉武昭王玄盛传》提到“富贵而不骄者至难也,念此贯心,勿忘须臾”,强调将警示牢记于心。
    • 例句:唐代于邵在《与萧相公书》中写道“每一念至,惊危贯心”,形容忧虑深入内心。
  2. 贯穿心脏
    字面指物体(如箭)刺穿心脏,多用于古代战争或狩猎场景。

    • 出处:南唐《金华子杂编》记载“奴已贯心而毙矣”,明代《虎荟》描述老虎“贯心而喑”。
    • 例句:现代造句如“无头的残躯,痛贯心膂”。

二、扩展用法

在部分语境中,“贯心”被引申为直击人心、令人震撼的比喻义,如“贯心的言论”表示话语深刻有力。不过这一用法多见于现代解释,古籍中较少见。

“贯心”既可表达抽象的情感深度,亦可指具体的物理贯穿,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古籍用例多见于《晋书》《金华子杂编》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贯心

贯心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含义丰富。它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于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以下是对贯心的详细解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

贯心的拆分部首是贝字旁(贝字底下加一横),它由8个笔画组成。

来源

贯心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据说,它最早出现在唐代文学作品中。在那个时候,贯心被用来形容一种痛苦或悲伤深入内心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意义逐渐演变,延伸到了更广泛的情感和体验上。

繁体字

贯心在繁体字中写作「貫心」。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贯心在古时候的写法是更为繁复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汉字的写法发生了变化,逐渐演变成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形态。

例句

1. 他的话语直击我内心的深处,如同一把贯心的利剑。

2. 这个电影情节非常吸引人,观众们被贯心的剧情所打动。

组词

贯心可以组成其他词汇,如贯彻、贯串、贯注等。

近义词

与贯心意思相近的词有渗透、穿透、贯穿等。

反义词

贯心的反义词可以是无所触动、心如止水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