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贯心的意思、贯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贯心的解释

(1).深入心中。《晋书·凉武昭王玄盛传》:“富贵而不骄者至难也,念此贯心,勿忘须臾。” 唐 于邵 《与萧相公书》:“由此而言,痕累未尽,每一念至,惊危贯心。” 宋 洪适 《报庵十六尊者偈》:“我等痛贯心,归命诸尊者,愿以大利益,作我罔极报。”

(2).贯穿心脏。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既一发箭,使往覘之,奴已贯心而毙矣。” 明 陈继儒 《虎荟》卷四:“果有一虎哮吼而至,前足触机,箭乃中其三斑,贯心而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贯心"作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语义可从构词法和古典文献两个维度解析。从词素构成看,"贯"本义为穿钱的绳索,《说文解字》释为"钱贝之贯",引申出贯穿、通达之意;"心"既指心脏器官,又喻指思想情感,《孟子·告子上》即有"心之官则思"的哲学定义。

该词在权威辞书中有三重释义体系:

  1. 物理贯穿义:《汉语大词典》标注其基本义为"穿透心脏",如《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贯心而死"描述利刃刺穿心脏的致命伤
  2. 精神贯通义: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指出其可表"思想贯通",如《论衡·状留》"才高行厚,穿透条达"中"贯心"喻指思维的系统性
  3. 情感专注义: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收录其"专心致志"用法,如《后汉书·张衡传》"贯心达思"形容全神贯注的思考状态

语用层面,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语境,如钱钟书《管锥编》运用"贯心之痛"构建隐喻修辞,展现词语在历时语言层中的生命力。

网络扩展解释

“贯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解释

  1. 深入心中
    指某种情感或意念深刻烙印在内心,常用于描述极度的痛苦、警示或感悟。

    • 出处:《晋书·凉武昭王玄盛传》提到“富贵而不骄者至难也,念此贯心,勿忘须臾”,强调将警示牢记于心。
    • 例句:唐代于邵在《与萧相公书》中写道“每一念至,惊危贯心”,形容忧虑深入内心。
  2. 贯穿心脏
    字面指物体(如箭)刺穿心脏,多用于古代战争或狩猎场景。

    • 出处:南唐《金华子杂编》记载“奴已贯心而毙矣”,明代《虎荟》描述老虎“贯心而喑”。
    • 例句:现代造句如“无头的残躯,痛贯心膂”。

二、扩展用法

在部分语境中,“贯心”被引申为直击人心、令人震撼的比喻义,如“贯心的言论”表示话语深刻有力。不过这一用法多见于现代解释,古籍中较少见。

“贯心”既可表达抽象的情感深度,亦可指具体的物理贯穿,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古籍用例多见于《晋书》《金华子杂编》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柏海巴结钣锭别无二致步头儳羼蝉喘雷乾成倍慈姑刺取點瓜缔构端木蕻良逢蒙视纷纶附抄佛道高粱米高着过马果艺孤往洪远晃晃悠悠回略箭步斠准襟带矜纳绝长续短寇暴昆裔辽扩蛮牀派别溥天同庆千里酒侨县起碇青绮门秦侯瓜遒俊山垠蛇窦折乏失陪施予首先説书四时田园杂兴的朗诵踢荡铜盘腿洼子项髻香薷乡下人象智仙翰潇瑟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