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觀化的意思、觀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觀化的解釋

(1).觀察變化;觀察造化。《莊子·至樂》:“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惡焉!” 唐 李白 《送岑徵君歸鳴臯山》詩:“探元入窅默,觀化遊無垠。” 清 姚鼐 《萬年庵次劉石葊韻以呈浦山》:“觀化吾生眇,焉知從古年。”

(2).引申為死亡的婉辭。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二十:“ 熙寧 十年夏, 康節先生 感微疾,氣日益耗,神日益明,笑謂 司馬溫公 曰:‘某欲觀化一巡如何?’ 溫公 曰:‘先生未應至此。’” 明 宋濂 《題李霁峰先生墓銘後》:“未及往見,而先生竟觀化冥冥之中。”

(3).觀察教化。《呂氏春秋·具備》:“ 巫馬旗 短褐衣弊裘,而往觀化於 亶父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觀化”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兩個維度闡釋:

一、觀察自然變化之道

該義項源自道家思想,指通過觀察萬物生滅來體悟自然規律。《莊子·至樂》載“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此處“觀化”指靜觀生死變化以達物我合一之境。宋代黃庭堅在《和程德裕頌五首》中“觀化觀生各一機”,亦延續此哲學視角,強調對生命流轉的觀察與思考。

二、考察社會教化之效

儒家體系中,“觀化”延伸為對社會風俗與道德教化的考察。《宋史·樂志》記載帝王“省方觀化,詳延多士”,體現統治者通過觀察民風實施教化治理的理念。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提出“觀化而善心生”,将這一概念與道德培養相結合。

現代《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将雙重釋義歸納為:“一謂觀察變化;二謂觀察教化成效”,印證了該詞在漢語語義系統中的穩定性。

網絡擴展解釋

“觀化”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分析:

一、核心含義解析

  1. 觀察變化或造化
    指通過深入觀察自然或事物的規律,探究其本質。
    出處:

    • 《莊子·至樂》中“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強調以超然态度看待萬物變化。
    • 唐代李白《送岑徵君歸鳴臯山》詩句“觀化遊無垠”,體現道家哲學中對宇宙規律的探索。
  2. 死亡的婉辭
    作為對“死亡”的含蓄表達,多見于古代文獻。
    例:宋代邵伯溫《聞見前錄》記載,邵雍臨終前說“某欲觀化一巡”,以“觀化”隱喻生命終結。

  3. 觀察教化
    指考察社會風俗或教化成效,帶有政治治理色彩。
    出處:《呂氏春秋·具備》記載巫馬旗“往觀化于亶父”,即通過實地觀察評估地方治理。

二、延伸解讀

三、現代使用建議

當代語境中,“觀化”多用于學術或文學領域,日常交流較少使用。若需引用,需注意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及漢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表祃舶賈不共不剌草茅春融除脫繁本方彩芳澤吩咐豐虛鈎貫晖夜貨擔火器加枝添葉浸出浸蠹精人矜泰鹫殿骒駝敹甲林岑伶夔摩拂囊縮拟定蹑足潛蹤泥菩薩盤峙撇嘴剖屍啟陳凄惋耆秀辁輪區委桑落三七分深奧莫測申憲慎職收籴束手旁觀四象隨時施宜天文望遠鏡天械剃頭挑子一頭熱頭路晚爨文癡文杏卧兔詳洽線性代數西伯利亞攜雲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