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觀化的意思、觀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觀化的解釋

(1).觀察變化;觀察造化。《莊子·至樂》:“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惡焉!” 唐 李白 《送岑徵君歸鳴臯山》詩:“探元入窅默,觀化遊無垠。” 清 姚鼐 《萬年庵次劉石葊韻以呈浦山》:“觀化吾生眇,焉知從古年。”

(2).引申為死亡的婉辭。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二十:“ 熙寧 十年夏, 康節先生 感微疾,氣日益耗,神日益明,笑謂 司馬溫公 曰:‘某欲觀化一巡如何?’ 溫公 曰:‘先生未應至此。’” 明 宋濂 《題李霁峰先生墓銘後》:“未及往見,而先生竟觀化冥冥之中。”

(3).觀察教化。《呂氏春秋·具備》:“ 巫馬旗 短褐衣弊裘,而往觀化於 亶父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觀化”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分析:

一、核心含義解析

  1. 觀察變化或造化
    指通過深入觀察自然或事物的規律,探究其本質。
    出處:

    • 《莊子·至樂》中“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強調以超然态度看待萬物變化。
    • 唐代李白《送岑徵君歸鳴臯山》詩句“觀化遊無垠”,體現道家哲學中對宇宙規律的探索。
  2. 死亡的婉辭
    作為對“死亡”的含蓄表達,多見于古代文獻。
    例:宋代邵伯溫《聞見前錄》記載,邵雍臨終前說“某欲觀化一巡”,以“觀化”隱喻生命終結。

  3. 觀察教化
    指考察社會風俗或教化成效,帶有政治治理色彩。
    出處:《呂氏春秋·具備》記載巫馬旗“往觀化于亶父”,即通過實地觀察評估地方治理。

二、延伸解讀

三、現代使用建議

當代語境中,“觀化”多用于學術或文學領域,日常交流較少使用。若需引用,需注意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及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觀化的意思

《觀化》一詞是指以觀察、觀看為基礎,通過觀察事物的變化而逐漸轉化、變化或轉變的意義。這種轉化可以是物質性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改變。

拆分部首和筆畫

《觀化》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見」和「化」,其中「見」是該字的主要部首,「化」是字的右部。根據《康熙字典》,它的總筆畫數為9。

來源和繁體

《觀化》一詞在古代漢語中廣泛使用。其繁體字形為「觀化」。這個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莊子·逍遙遊》一書,意指通過觀察自然世界來尋求思想境界的提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觀」字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有時可以寫成「丨⺖凡」的形狀。而「化」字則較為固定,形狀為「亻」和「匕」的結合。

例句

1. 通過觀化天地萬物,你能領悟到更深層次的真理。

2. 心無雜念,才能使自身觀化。

3. 她的思想在經曆了數年的洗禮後,已經觀化為更加成熟和理性的境地。

組詞

觀察、化學、觀點、觀念、轉化、變化。

近義詞

轉化、變化、變革、改變。

反義詞

保持、不變、固守、守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