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癏官的意思、癏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癏官的解釋

曠廢職守;不稱積。 宋 王安石 《陳奇太子中允緻仕制》:“爾年尚強,而疾不至乎癏官。” 宋 王安石 《兩府待罪表》:“内不能定國家之論,以協士民;外不能成疆埸之謀,以綏夷狄……癏官若此,即罪為宜。” 宋 司馬光 《上太皇太後謝轉正議大夫表》:“伏念臣自陪機政,無補聖猷,雖夙夜以自強,惟事功之匪立,每流年之是惜,加衰疾之所嬰,敢以癏官,復當懋賞,是以歷陳故實,備述悃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癏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極低,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見于宋代文獻。以下是綜合相關信息的解釋:

一、基礎釋義

癏官指曠廢職守、不稱職的官員,強調官員未能履行應盡職責的行為狀态()。

二、文獻引證

  1. 王安石《陳奇太子中允緻仕制》中提到:“爾年尚強,而疾不至乎癏官”,意為批評官員雖未患病卻失職。
  2. 司馬光《上太皇太後謝轉正議大夫表》中自述:“敢以癏官,復當懋賞”,表達對自身履職不足的反思()。

三、詞源與結構

四、相關辨析

與“赇官”(qiú guān,貪官)不同,“癏官”側重失職行為而非貪腐()。

五、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古漢語冷僻詞彙,現代語境中極少出現。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背景,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癏官的意思

《癏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患有癞病的官吏”。癞病是指皮膚患有麻痹性麻風病、癞瘡等疾病,因此癏官就是指患有這些皮膚疾病的官員。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癏官的部首是白,部首筆畫數為5;它的右邊部分是官,右邊部分筆畫數為9。

來源

《癏官》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社會,官員地位尊貴,而癞病是一種嚴重的身體疾病,病人需要接受治療和隔離,因此患有癞病的官員地位喪失,被迫離開官職。這就演變成了今天意義上的“癏官”。

繁體

《癏官》的繁體字寫作「癩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癏」字的寫法有些不同,它表示的是一種皮膚病,由幾個字組成:「癳」、「瘵」、「癹」、「癩」,都是在字旁加上不同的部首來表示。

例句

1. 那位原本是一名高級官員的癏官,因為疾病被迫下台。

2. 這個曆史小說中的主角是一位善良而勇敢的癏官。

組詞

癏官的相關詞語有:

1. 麻風病: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影響皮膚和神經系統。

2. 癞瘡:又稱麻風癞瘡,是麻風病患者皮膚上的斑疹、結節及潰瘍的一種症狀。

近義詞

患有癞病的官員還可以用以下近義詞來表達:

1. 瘗官

2. 病瘿

3. 瘵吏

反義詞

相對于癏官的詞語是非患有癞病的官員,例如:

1. 健官

2. 健吏

3. 健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