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犷烈的意思、犷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犷烈的解釋

粗犷激烈;暴躁。《法苑珠林》卷十一:“故 師子國 人形貌卑黑,方頤大顙,情性獷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戰主國》:“氣序和暢,風俗淳質,人性獷烈,邪正兼信。” 唐 張讀 《宣室志》卷三:“ 劉氏 初以柔婉聞,凡數年,其後忽獷烈自恃,不可禁,往往有逆意者即發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犷烈”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guǎng liè,其核心含義為粗犷激烈、暴躁,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情或地域民風特點。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性格或行為方式的粗野、剛烈、激烈,帶有難以馴服或暴躁的傾向。例如《法苑珠林》中描述“師子國人情性犷烈”,《大唐西域記》提到戰主國“人性犷烈”。

  2. 語境應用

    • 形容人的性情突變:如唐代《宣室志》記載劉氏從“柔婉”轉為“犷烈自恃”,突顯性情由溫和轉為暴烈的過程。
    • 描述地域民風: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概括某地民衆的彪悍特質,如“氣序和暢,風俗淳質,人性犷烈”。
  3. 近義詞與關聯詞
    可關聯“粗犷”“暴烈”“剛猛”等詞,但“犷烈”更強調原始、未經雕琢的激烈特質。


使用特點

如需查閱具體古籍例句或進一步分析,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犷烈的意思

《犷烈》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野性和猛烈。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該字由“犭”和“火”兩個部首組成,總計11個筆畫。

來源

《犷烈》一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九年》,用來形容某些動物的狂野和火熱。

繁體

犷烈的繁體字為「獷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犷」字的上方有一個象征野獸形态的标志,「火」字則更加像火焰的形狀。

例句

1. 這隻猛獸的眼神犷烈而兇悍。

2. 他的演唱充滿了犷烈的激情,讓觀衆們為之傾倒。

組詞

犷烈性格(形容詞短語)、犷烈鬥志(名詞短語)、犷烈變化(名詞短語)。

近義詞

狂野、粗暴、激烈。

反義詞

溫順、溫和、和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