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茶的意思、官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茶的解釋

由官府專賣的茶。 宋 歐陽修 《論茶法奏狀》:“往時官茶容民入雜,故茶多而賤,徧行天下。今民自買賣,須要真茶,真茶不多,其價遂貴。” 宋 黃庭堅 《次韻張仲謀過酺池寺齋》:“何時來煑餅,蟹眼試官茶。” 宋 陸遊 《建安雪》詩:“ 建溪 官茶天下絶,香味欲全須小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茶指中國古代由官府壟斷經營或專營的茶葉,是封建王朝管控茶葉生産、流通與稅收的重要制度體現。其核心特征在于官方主導,區别于民間自由交易的“私茶”。

一、定義與性質

官茶是曆代王朝通過專賣制度(榷茶制) 控制的茶葉。官府通常設立專門機構(如茶馬司)負責茶葉的收購、加工、運輸和銷售,并借此獲取財政收入、調控市場或用于特殊用途(如“茶馬互易”換取戰馬)。其本質是國家對重要經濟資源的壟斷管理(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釋義,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曆史背景與運作

  1. 唐代起源:茶葉專賣制度始于唐德宗時期(780年),官府對茶葉征稅并控制主要産區交易,奠定了官茶制度基礎(參考來源:陳椽《茶業通史》,中國農業出版社)。
  2. 宋代完善:宋代推行“榷茶法”,在淮南、江南等主要産茶區設立“榷貨務”和“山場”,茶農須将茶葉賣給官府(“園戶”制度),再由官府批發給特許商人銷售,嚴禁私販(參考來源:漆俠《宋代經濟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3. 明代茶馬法:官茶制度在明代達到高峰,尤其用于“茶馬貿易”。官府在陝西、四川等地征收或采購茶葉(稱“課茶”或“官茶”),運至西北邊境,換取少數民族的馬匹,以鞏固邊防(參考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明代茶馬制度”研究資料)。

三、現代意義

隨着封建制度瓦解,官茶專賣制度在清代逐漸松弛并最終廢止。現代語境中,“官茶”一詞主要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化叙述,指代曆史上由國家專營的茶葉及相關制度,是理解中國古代經濟政策與茶文化互動的重要概念(參考來源:《中國茶葉大辭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引用來源說明:

  1. 《漢語大詞典》:權威漢語工具書,提供詞語标準釋義。
  2. 陳椽《茶業通史》:茶學經典著作,詳述曆代茶政。
  3. 漆俠《宋代經濟史》:宋史經濟研究權威著作,分析榷茶制度。
  4. 故宮博物院官網:發布基于宮廷檔案的明代制度研究。
  5. 《中國茶葉大辭典》:綜合性茶葉專業辭典,涵蓋曆史與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

“官茶”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實際使用場景進行解讀:

一、基本定義

官茶指由官府直接生産、經銷,或向官府納稅後獲得銷售許可的茶葉。其核心特征是政府通過“榷茶法”對茶葉流通實施壟斷控制,主要用于曆史上的“茶馬互市”,即與邊疆少數民族交換馬匹等物資。

二、曆史沿革

  1. 起源:唐代開始實行茶葉專賣制度,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正式設立“榷茶法”,對私賣茶葉者處以嚴刑,甚至死刑。
  2. 鼎盛時期:宋明時期,官茶通過茶馬古道與西北、西南少數民族進行貿易,成為連接漢、藏、回纥等民族的重要紐帶。陝西泾陽茯磚茶(黑茶類)是典型代表,其加工工藝如“兩蒸一渥一高溫”形成獨特風味,被邊疆居民視為財富象征。
  3. 功能演變:早期以軍事物資(換馬)為主,後期逐漸成為邊疆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有“甯可一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

三、文化延伸含義

在成語語境中,“官茶”可引申為官員享有的特權待遇,源自古代官員能優先享用優質茶葉的慣例。但這一用法多見于文學比喻,非主流曆史概念。

四、現狀與代表

現代“陝西官茶”主要指泾陽茯磚茶,原料多來自湖南安化黑毛茶,經泾陽傳統工藝加工,具有金花菌香、茶湯紅潤等特點。1958年後生産曾轉移至湖南,近年陝西恢複工藝并申報非遺。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班簿卑身賤體遍行泊車長樂殿抽陀螺綽掃大衆化掉包鬥牛場芳茝放眉發直福相甘木幹儛高空作業根本智遘際锢陋過庭子衡玑鴻毛泰岱劃定慌慌化升火斾間不容砺健翼矯法積波楷床骥伏鹽車金陵狙猿焜上練達陵陰六戎滿臉生花毛嫱秘固狃狎漚菅霶飙僻路評本縴手岐路人齊趨并駕睿好辱污神色倉皇神坐送勘韬光滅迹溫八叉吳越同舟黠盜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