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觀採 ”。觀察采擇;觀賞采取。《史記·日者列傳》:“ 賈誼 曰:‘吾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蔔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試之蔔數中以觀采。’” 漢 孔融 《薦祢衡表》:“陛下篤慎取士,必須效試,乞令 衡 以褐衣召見,無可觀采,臣等受面欺之罪。”《後漢書·周榮傳》:“﹝ 周興 ﹞屬文著辭,有可觀採。” 宋 曾鞏 《辭中書舍人狀》:“自斯已後,豈獨彜倫秕斁。其推而行之,載於名命,亦皆文字淺陋,無可觀采。”
見“ 觀采 ”。
“觀采”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guān cǎi,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觀采”兼具理性選擇與審美判斷的雙重内涵,既可用于嚴肅的決策場景(如選拔人才),也可用于文學或商業的欣賞與采納。其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區分。
觀采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觀察和采集的意思。
觀采的部首是見(jiàn)和金(jīn),觀采的總筆畫數為16畫。
觀采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體演變。在演變過程中,觀采由字形金(jīn)變為見(jiàn)。
在繁體中,觀采的字形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觀采的古代寫法如下:
觀采
1. 每天早上起來,我都會到花園裡觀采一些新鮮的花朵。
2. 學生們到河邊觀采水生生物并進行觀察實驗。
觀測、觀察、觀看、采集、采樣、采摘等。
觀察、觀看、觀測、視察等。
忽視、忽略、漠視、不理會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