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刮摩的意思、刮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刮摩的解釋

亦作“ 刮磨 ”。亦作“ 刮劘 ”。1.琢磨器物,使之光平。《周禮·考工記序》:“刮摩之工五。” 鄭玄 注:“刮作‘捖’。 鄭司農 雲:‘……捖摩之工,謂玉工也。’捖,讀為‘刮’。”《周禮·考工記序》:“刮摩之工:玉、楖、雕、矢、磬。”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器用》:“比得古鑑,皆刮磨令平。”

(2).磨滅;滌除。 唐 韓愈 《曹成王碑》:“喪除,痛刮摩豪習。委己於學。” 宋 王安石 《再答呂吉甫書》:“相見無期,惟刮摩世習,共進此道。”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二:“向非 唐 韓愈 氏洗濯刮磨而力去之,文殆未易言也。” 章炳麟 《原學》卷三:“浣衣者,刮磨垢穢,而諭之觀腐骨。”

(3).切磋;研讨。《元史·吳師道傳》:“乃幡然有志於為己之學刮摩淬礪,日長月益。”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書》之五:“況斯道自近世大儒剖析刮磨,具已明白,所患者信而行之者寡耳。”

(4).拂刮切削。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诠俗》:“以漸而刮劘其所有曰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刮摩是古漢語複合詞,由“刮”與“摩”兩個動詞組合而成,本義指用工具刮削、摩擦物體表面使其光滑或成形,後引申為切磋、磨砺或物體間的摩擦碰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器物加工工藝

指通過刮削與打磨使物體表面平整光滑或形成特定形狀的工藝手法。

例證:

《周禮·考工記》記載:“刮摩之工五”,指古代負責刮削打磨器物的五類工匠,如制作玉器、骨器等需精細刮摩工序 。

清代學者戴震在《考工記圖注》中釋:“刮者,去其瑕;摩者,平其膚”,強調刮除雜質與打磨光滑的雙重作用 。

二、引申義:人際切磋與物态互動

  1. 學術或技藝的切磋磨砺

    比喻人與人之間相互研讨、砥砺精進。

    例證:

    韓愈《答殷侍禦書》:“往複刮摩,務究其說”,指通過反複讨論推敲以深究學問 。

    明代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以“刮摩淬砺”形容學子間的交流精進 。

  2. 物體間的摩擦碰撞

    描述物體接觸時産生的物理作用。

    例證:

    《淮南子·要略訓》載:“刮摩始終,剖判玄微”,以刮摩喻事物發展中的矛盾碰撞 。


總結

“刮摩”兼具具體工藝與抽象哲理的雙重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刮摩”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1. 本義:琢磨器物,使之光滑平整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考工記》,指古代工匠對玉器等器物進行刮削、打磨的工藝。例如《周禮》記載“刮摩之工五”,鄭玄注“捖摩之工,謂玉工也”,說明其與玉石加工密切相關。

  2. 引申義:滌除、磨滅
    唐代韓愈在《曹成王碑》中寫道“痛刮摩豪習”,指去除豪奢習氣;宋代王安石亦用“刮摩世習”表達摒棄世俗陋習之意。

  3. 抽象化比喻:自我錘煉與提升
    現代解釋中,“刮摩”被引申為通過不斷磨練提升自身能力,如“刮摩淬砺,日長月益”(《元史·吳師道傳》),強調持續精進的過程。

  4. 特殊用法:拂刮切削
    在物理層面,可指具體的刮擦動作,如沈括《夢溪筆談》提到“刮磨令平”的古鏡修複工藝。


使用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慠忽百花醴敗落爆鳴薄膜八外表目閉經草棘谄笑脅肩搊彈家戴孝鼎鍋地域斷截截番捉飛龍在天鳳閣紛拏佛婆官婢廣播劇好馬不吃回頭草何等鶴驚混混兒櫼枊交葛皛皛金鐘兒急危鈞牌隽譽叩擊老式崊嶔木鵝凝凝女大難留排除萬難篇聯曝骨履腸千裡足清露糗餌瑞祝煽孽殺一儆百身己神童深圳市食糟首掾嗣立脫距望天田洿穢響聲息脈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