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mplicate] 〈方〉∶牽連;連累
再這樣幹下去,大夥都得跟你吃挂落
(2) 也作“挂絡”
我國傳統建築中額枋下的裝飾構件,或用作劃分室内空間。常用镂空的木格或雕花闆做成。
"挂落"是現代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釋義:
指中國傳統建築中,安裝在枋、柱交接處或檐口下的一種镂空雕花木質裝飾件。其作用兼具結構過渡與藝術美化,常見于園林、寺廟、古宅的廊檐或室内梁架間,是區分建築等級與彰顯工藝的重要元素。
示例:蘇州園林的遊廊常飾有精細的纏枝紋挂落,與欄杆、坐凳相呼應,形成“美人靠”的完整構件體系。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中國建築術語辭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年)
江淮官話區(如南京、揚州)及部分北方方言中,表示因他人過失而受到連帶責任或名譽損害,強調被動承受的負面後果。
示例:他因同事挪用公款而“挂落”,被停職調查。
來源:《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南京方言詞典》(中華書局,1995年)
“挂落”本義源于建築術語,“挂”指懸垂安裝,“落”指構件交接的節點位置。方言中的動詞用法則由“牽連墜落”的隱喻引申而來,體現漢語“以具象表抽象”的造詞邏輯。兩義項并行不悖,分别承載物質文化遺産與語言地域特色。
來源:《漢語詞源學十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挂落”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挂落是中國傳統建築中位于額枋下方的裝飾性構件。其特點包括:
在北方方言(如北京、天津)中,“挂落”衍生出“牽連、連累”的含義,常見于口語表達:
少數文獻提到“挂落”可指禅宗僧人服飾中的小袈裟(又稱挂絡),屬宗教領域專業術語。
該詞需結合語境區分使用,建築學術語與方言含義最為常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建築學專著。
矮凳傲戲扁牓标軌沉悶廚車辭對逮問釘盤星多僻扼隘凡體撫按黼筵該洽故鬼海草駭人聞聽鴻逵滑稽華誣回告豁露結扭解紐淨火噤嘇酒床畸重絶冥軍饟兩明劣弱裡弄流彈麥粉滿園春色旄氈夢雲泥工漂沉瓢蟲品品秋風落葉群起效尤羣羣趣事三十有室山膚水豢說好嫌歹書叙贖庸訴列踏繩田塍偉瑰無精打采曉告哓聒洗車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