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乖烈的意思、乖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乖烈的解釋

同“ 乖剌 ”。《吳越春秋·阖闾内傳》:“王耶王耶何乖烈,不顧宗廟聽讒孽。” 孫诒讓 《劄迻·吳越春秋》:“烈當讀為剌,烈剌聲近字通,古金文烈字竝作剌。乖烈,猶言乖剌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乖烈”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讀作guāi liè,實際是“乖剌(là)”的通假寫法,表示違逆、不和諧 的狀态,常用于描述性情或行為悖謬、不合常理。

  2. 字源解析

    • “烈”通“剌”:古金文中“烈”常寫作“剌”,二者因聲近而通用(孫诒讓《劄迻·吳越春秋》考證)。
    • “乖”本義為不順、背離,如“乖戾”“乖張”;“剌”則含悖逆之意,組合後強化了沖突、反常的語義。
  3. 文獻用例
    典型例子出自《吳越春秋·阖闾内傳》:“王耶王耶何乖烈,不顧宗廟聽讒孽”,此處通過反問句式,批評君主行為違背禮法、聽信讒言。

  4. 常見誤讀
    需注意與“乖順”“剛烈”等詞區分。個别非權威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溫順堅定”,屬于錯誤解讀,實際詞義偏向負面,強調矛盾與異常。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修辭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悖逆反常”的核心語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乖烈的意思

乖烈是一個常用的中文詞語,主要形容一個人規矩、聽話、才幹出衆等特點,表示人的品行端正、能力出衆。

拆分部首和筆畫

乖烈的拆分部首是丿(piě)和火(huǒ),共計3個筆畫。

來源

乖烈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詩經》中有句:“乖乖谛乎,哲人有秩。”其中“乖乖”一詞中的“乖”即表示乖烈的意思。後來,這個詞逐漸成為了描述人品端正、廉潔奉公的詞語。

繁體

在繁體字中,乖烈的字形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乖的寫法常常用豐字頭加“㐯”(fēng字底)來表示。烈的寫法常常用火上加橫、橫上加豎的形式來表示。

例句

他平時非常乖烈,做事規規矩矩。

組詞

乖戾(規矩但性格古怪)、乖巧(規矩而聰明)、乖覺(規矩而有自覺性)。

近義詞

守法、端正、守紀。

反義詞

桀骜、任性、放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