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衮阙的意思、衮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衮阙的解釋

指帝王職事的缺失。語出《詩·大雅·烝民》:“衮職有闕,維 仲山甫 補之。” 漢 蔡邕 《胡公碑》:“弘綱既整,衮闕以補。” 晉 張華 《尚書令箴》:“補我衮闕,闡我王猷。”《三國志·魏志·程昱傳》:“縱令校事有益於國,以禮義言之,尚傷大臣之心,況姦回暴露,而復不罷,是衮闕不補,迷而不返也。”一說為衮衣的缺損,比喻帝王的過失。參閱 清 俞樾 《群經平議·毛詩四》“衮職有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衮阙”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不同側重的解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衮阙”最初指帝王或高等級官員的職責缺失或過失,語出《詩經·大雅·烝民》中的“衮職有阙,維仲山甫補之”。這裡“衮”指帝王或三公的禮服,“阙”通“缺”,意為缺失,合起來比喻君主或重臣的疏漏。

二、演變與引申

  1. 服飾象征:
    衮衣是古代帝王、公侯的禮服,衣上的紋飾(阙)象征權力與地位。因此“衮阙”原指高官顯貴的身份标識(提到“官位高且權力大”)。

  2. 職責缺失:
    在《詩經》及後世文獻中(如漢蔡邕《胡公碑》、晉張華《尚書令箴》),該詞被引申為君主或高官在政務上的過失,需賢臣彌補,如“衮阙以補”即指匡正帝王之失。

  3. 争議解釋:
    清代學者俞樾在《群經平議》中提出,“衮阙”也可理解為衮衣的破損,進一步隱喻帝王德行有虧。

三、用法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參考資料

綜合《詩經》、漢晉文獻及詞典釋義,可見“衮阙”的核心含義圍繞“高位者的職責缺失”,其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