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irl]∶未嫁的年輕婦女
一面聽得人回話:“林姑娘到了。”…賈母又說:“請姑娘們來。今日遠客才來,可以不必上學去了。”——《紅樓夢》
(2) [daughter]∶女兒
生了個姑娘
(3) [prostitute]∶舊時俗稱妓女為姑娘
做姑娘的,一天從了良,每每比三書六聘的還要遂心。——清· 吳趼人《劫餘灰》
(4) [a married sister of father]〈方〉∶姑母
原來姑娘死了姑夫,與兒子開着飯店,當見姪兒,來家同坐。——《清平山堂話本》
(5) [husband's younger sister; sister-in-law]∶丈夫的妹妹,小姑
諸親九眷鬧叢叢,姑娘小叔鬧哄哄。——《清平山堂話本》
(1).父親的姊妹,姑母。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第一折:“我辭别了姑夫姑娘,我就出去了。”《老殘遊記》第八回:“姑娘者,姑母之謂也。”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 荷香 :你是他的姑娘,他是你的侄子,他要叫你‘娘娘’的。”
(2).年輕的女子。多指未婚者。《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因老爺人物生得太齊整了,料想那将就些的姑娘配不上,不敢來説。”《紅樓夢》第三回:“一面聽得人説:‘ 林姑娘 來了!’…… 賈母 又叫:‘請姑娘們。今日遠客來了,可以不必上學去。’” 柔石 《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姑娘大概是沒有人肯配我們的,最好是年青的******。”
(3).特指女兒。《紅樓夢》第六回:“我們姑娘年輕的媳婦兒,也難賣頭賣腳的,倒還是捨着我這副老臉去碰碰。” 老舍 《龍須溝》第二幕:“比方說,我要是有個女兒,要自己選個小人兒,我就會說:姑娘,長住了眼睛,别挑錯了人喲!”
(4).小妻的别稱。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釋小補楚語笄内則總角義》:“小妻:曰妾,曰嬬……曰姑娘。”
(5).妓女。《兒女英雄傳》第四回:“想來是将纔串店的這幾個姑娘兒,不入你老的眼,要外叫兩個。”《老殘遊記》第二回:“就是窰子裡的姑娘,也人人都學,隻是頂多有一兩句到 黑妞 的地步。” 王統照 《號聲·鬼影》:“他卻很自得地誇示他對于妓女們的誘力……他更說與他要好的姑娘還是某一個将軍的遺妾。”
“姑娘”一詞的語義演變豐富,需結合曆史語境和地域文化理解。以下是綜合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未婚女性() 指未出嫁的年輕女子,常見于文學及日常用語。如《紅樓夢》中“林姑娘”即典型用法,此義項在北方方言中尤為普遍。
親屬稱謂()
二、特殊語境義
舊時妓女别稱() 清代文獻如《劫餘灰》中用作妓女代稱,現代已罕見此用法。
文學象征意義 常被賦予青春、純潔等意象,如《儒林外史》通過“姑娘”稱謂暗示人物社會地位。
三、語義演變脈絡 | 曆史階段 | 主要含義 | 例證文獻| |----------|------------------------------|-----------------------| | 宋元以前 | 姑母 | 《三言二拍》| | 明清時期 | 未婚女性/妓女/丈夫姐妹 | 《紅樓夢》《劫餘灰》| | 現代 | 年輕女性/女兒(方言) | 《龍須溝》等當代作品|
注:方言差異導緻語義分叉,如吳語區仍保留“姑母”古義,北方方言側重“女兒”新義。建議查閱《漢語方言大詞典》獲取地域用法詳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