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曾經擔任官吏的人。《漢書·昭帝紀》:“冬,發習戰射士詣 朔方 ,調故吏将屯田 張掖郡 。” 顔師古 注:“故吏,前為官職者。”《漢書·尹翁歸傳》:“會 田延年 為 河東 太守,行縣至 平陽 ,悉召故吏五六十人。”
(2).原來的屬吏。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一》:“ 袁 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徧於天下。”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定谥》:“太常博士掌謚。職事三品以上薨者,故吏録行狀,申尚書省。” 清 趙翼 《哭果毅阿公病殁于軍》詩之二:“獨悲丹旐還都日,故吏無由奠一觴。”
“故吏”是漢語曆史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曾擔任官職的人
指過去有過官職經曆的人,例如《漢書·昭帝紀》記載的“調故吏将屯田張掖郡”,顔師古注解釋為“前為官職者”。
舊時的屬吏或舉薦的官員
特指官僚體系中原來的下屬,或由長官自行辟舉(選拔任用)的官員。這類人與原長官之間存在封建臣屬意識,如東漢袁紹家族“門生故吏遍天下”的記載(《後漢書》),體現了當時政治網絡的特點。
該詞反映了古代官僚制度中的權力結構,尤其在東漢時期,門生故吏關系成為士族門閥鞏固勢力的重要手段。需注意語境差異:在《漢書》中多指前任官員,而《後漢書》及之後文獻更側重屬吏與長官的依附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