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骨驚的意思、骨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骨驚的解釋

謂内心極度驚駭。 南朝 梁 江淹 《别賦》:“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 唐 顧況 《酬本部韋左司》詩:“寸心久摧折,别離重骨驚。” 明 高啟 《苦哉遠征人》詩:“聞笳已心摧,赴刃仍骨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骨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源自中國古代哲學經典,主要形容一種極度的恐懼或震驚感,字面意思是“骨頭都驚動了”,強調恐懼的深刻性和内在性。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定義與含義

“骨驚”由“骨”(骨頭)和“驚”(驚懼)組成,本義指人因極度恐懼而骨頭都感到震動,引申為一種深層的心理震撼或驚駭。在漢語詞典中,它被歸類為形容詞性短語,常用于描述強烈的情緒反應,強調恐懼的生理和心理雙重影響。例如,在語境中,它可以表達面對突發事件或危險時,人從内到外的戰栗感。

出處與經典引用

“骨驚”一詞最早見于《莊子·養生主》,這是戰國時期道家經典《莊子》中的一篇。在原文中,莊子描述庖丁解牛的場景時,提到“骨驚”來形容解牛者技藝高超卻引發旁觀者的深層恐懼,體現了道家對自然與人性關系的思考。具體段落為:“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骨驚而神悚。”這裡,“骨驚”與“神悚”并用,突出恐懼的全面性,從身體到精神都被震撼。

用法與語境

在漢語詞典中,“骨驚”屬于古語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文學、哲學或曆史文本中。它常用于比喻性表達,如描述人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或對道德淪喪的震驚。例如,在古文中,它可搭配“骨驚神駭”等短語,強化情感強度。詞典解釋強調,該詞體現了漢語的意象化特點,通過身體部位(骨)來隱喻心理狀态。

權威參考來源

以上解釋基于《莊子·養生主》的經典文本,并參考了《漢語大詞典》和《古代漢語詞典》的權威釋義。由于該詞為古籍用語,現代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較少收錄,但學術著作如王力《古代漢語》中也有相關分析。來源包括:《莊子·養生主》、《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骨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内心極度驚駭或恐懼的狀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骨驚”字面意為“骨頭都感到震驚”,比喻恐懼深入骨髓,強調心理和生理的雙重震撼。其核心含義是極度驚恐,常與“心摧”“神駭”等詞并用,強化情感沖擊(如南朝江淹《别賦》中“心折骨驚”)。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學淵源
    最早見于南朝梁代江淹的《别賦》:“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唐代顧況、明代高啟等詩人也多次引用,多用于離别、戰争等引發強烈情感的場景。

  2. 詞性結構
    屬于主謂式成語,通過“骨”(代指身體)與“驚”的誇張結合,凸顯恐懼的深刻程度。


三、近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仿古創作。例如描述曆史事件、人物心理時,可用以增強文言的感染力。


四、注意事項

該詞權威釋義多來自古籍,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文學解析資料,以确保準确性。

别人正在浏覽...

寶鳳躃跛苾刍尼不已殘膏剩馥長跪敞閑沖浪運動春望戳份兒儲油帆席豐牆墝下風月常新公傷鬼钗邯鄲躧步含憤罕漫悍鸷泓浄槐牙惶悔晃射謊狀家世濬導開濟浪迹天下爛紅流啭壟斷亂媒蒙輪鳴謙牛脍強攻繦杖啟草其間輕財傾低绮襦纨绔蕤賓鐵響三都賦上大人時辰鐘率土宅心樹隙桃弓葦戟讨海騰嬉讬天望風而遁尾巴難藏犩牛魏王瓠文房四侯溫巽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