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節的意思、鼓節的詳細解釋
鼓節的解釋
(1).古代行軍時擊鼓钲以為節,指示進退。《三國志·魏志·鮮卑傳》:“故其勒禦部衆,拟則中國,出入弋獵,建立旌麾,以鼓節為進退。”《宋史·樂志》:“鐲,鉦也。形如小鐘,軍行鳴之,以為鼓節。”
(2).儀仗之類,表示官階。 北周 庾信 《周柱國楚國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 永熙 元年,補子都督,并加鼓節軍儀,除 桑乾 太守,輔補都督。”《周書·李延孫傳》:“ 孝昌 中,朝議恐其為亂,乃以 長壽 為防蠻都督,給其鼓節,以慰其意。”
詞語分解
- 鼓的解釋 鼓 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鼓角(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噪。 發動,使振作起來:鼓勵。鼓動。鼓舞。一鼓作氣。 高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鼓節”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成語含義(節制生活)
基本含義:指鼓勵人們保持節制、不貪圖享樂,以有度的方式生活。
構成解析:
- 鼓:意為“鼓勵”;
- 節:意為“節制”。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道德勸誡中,強調自律與適度生活的價值觀。例如:“他一生奉行鼓節之道,淡泊名利。”
二、古代軍事與禮儀含義
-
軍事用途
指古代行軍時通過擊鼓或鳴钲(金屬樂器)來指揮進退節奏的號令工具。例如《三國志·魏志·鮮卑傳》記載:“以鼓節為進退,形如小鐘,軍行鳴之”。
-
儀仗象征
表示官員身份等級的儀仗器物,常用于彰顯官階。如北周庾信《周柱國楚國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中提到“加鼓節軍儀”。
三、總結
- 同形異義:需根據語境區分是“節制生活”的成語,還是古代行軍/儀仗的具體事物。
- 權威來源:成語釋義參考《查字典》,古代用法以《漢典》和《三國志》等文獻為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