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休息。《詩·曹風·蜉蝣》:“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鄭玄 注:“息,止也。” 馬王堆 漢 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章》:“周而勿舍,亦利;歸息士民而復之使如 中山 ,亦利。”《漢書·韋玄成傳》:“羣生百神,有所歸息。”
(2).止息。《初刻拍案驚奇》卷十:“ 金朝奉 又取二兩銀子,送了 張 李 二生央他出名歸息。二生就讨過筆硯,寫了息詞。”
“歸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古代文獻和現代用法中綜合理解: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表達,例如:“氤氲的水汽迷漫……最終歸息于塵土”,比喻情感或生命的終結。
與“息息相通”“保境息民”等成語相關,均含“止”“安”之意。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詩經》《漢書》等文獻,或浏覽查字典、恒修居等來源。
歸息(guī xī),是一個成語,意指回到平靜、安詳的狀态,即歸于安定、舒適,可以解放心靈、放松身心。
歸息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分别是「彳」和「心」。在繁體字中,「彳」部的寫法為「彐」。
歸息的總筆畫為10畫,其中「彳」部的筆畫為3畫,「心」部的筆畫為7畫。
歸息最早見于《後漢書·田德傳》,意為回歸甯靜、安和。
在繁體字中,歸息的寫法為「歸息」。
古時候,歸字的寫法為「帰」,息字的寫法為「休」。合并成歸息後,整體形狀類似于「回」字的稍簡化形式。
1. 終于度過了一天的繁忙,我心滿意足地歸息在自己的舒適沙發上。
2. 陪着家人散步在鄉間小道上,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讓我心情歸息。
歸宿、歸途、歸來、歸真
安心、甯靜、平和、安逸
煩躁、不安、緊張、忙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