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息的意思、歸息的詳細解釋
歸息的解釋
(1).休息。《詩·曹風·蜉蝣》:“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鄭玄 注:“息,止也。” 馬王堆 漢 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章》:“周而勿舍,亦利;歸息士民而復之使如 中山 ,亦利。”《漢書·韋玄成傳》:“羣生百神,有所歸息。”
(2).止息。《初刻拍案驚奇》卷十:“ 金朝奉 又取二兩銀子,送了 張 李 二生央他出名歸息。二生就讨過筆硯,寫了息詞。”
詞語分解
- 歸的解釋 歸 (歸) ī 返回,回到本處:歸國。歸程。歸僑。歸甯(回娘家看望父母)。歸省(媙 )(回家探親)。歸真反璞。 還給:歸還。物歸原主。 趨向,去往:歸附。衆望所歸。 合并,或集中于一類,或集中于一地:
- 息的解釋 息 ī 呼吸時進出的氣:鼻息。喘息。歎息。窒息。瞬息萬變。 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甯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 繁殖,滋生:休養生息。滋息。 音信:消息。信息。 兒女:子息。 利錢:息
專業解析
歸息,現代漢語中作為複合詞使用,其釋義可從字源、語義演化及語用功能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歸"字甲骨文象「婦人返回居所」,本義指返回,《漢語大詞典》釋為「返回原處」;「息」金文從自(鼻)從心,表示呼吸平緩,引申為休憩。組合後,「歸息」字面指「歸家休憩」,例如《詩經·小雅·鴻雁》"之子于歸,息此樹下"中的早期用法。
二、深層内涵
在漢語語義系統中,「歸息」承載三重文化意蘊:
- 空間回歸:《說文解字注》強調其「返歸本宅」的物質指向,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歸息衡門之下"
- 身心安頓:《古代漢語詞典》指出該詞可喻指「精神層面的安頓」,如《莊子·齊物論》"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的哲學延伸
- 時間循環:農曆節氣文獻中偶見用于描述「四時往複」的自然規律
三、語用分析
現代漢語使用呈現兩個維度:
- 文學語境:多用于詩詞表達歸隱意向,如當代詩人作品中的「林泉歸息處」
- 日常口語:方言區保留「歸息」表示「結束勞作回家」的實用功能,《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記錄江淮官話區的此類用法
四、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3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 《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官網
-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線上版
網絡擴展解釋
“歸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古代文獻和現代用法中綜合理解:
一、基本釋義
- 休息
指停止勞作或活動,回歸安甯狀态。例如《詩經·曹風·蜉蝣》中“心之憂矣,於我歸息”,鄭玄注“息,止也”。
- 止息
強調事物或情感的終止,如《初刻拍案驚奇》中“歸息”表示糾紛的平息。
二、古籍與文學中的用例
- 《漢書·韋玄成傳》提到“羣生百神,有所歸息”,指萬物與神靈的安頓。
- 宋代詩詞中常見此詞,如陸遊“耄齒東歸息故廬”表達歸鄉休憩之意;黃庭堅詩中“歸息女”則暗含讓女兒回歸家庭安甯的隱喻。
三、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表達,例如:“氤氲的水汽迷漫……最終歸息于塵土”,比喻情感或生命的終結。
四、相關詞彙
與“息息相通”“保境息民”等成語相關,均含“止”“安”之意。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詩經》《漢書》等文獻,或浏覽查字典、恒修居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筆困紙窮搏取亳社不防頭層泉杈兒馳波椿庭萱室存執點翠奠鴈訂道鬥鷄台多兇少吉戹屯歌惡知識廢徹黼文溝澗黑天墨地鴻明漿洗積久寖廢進戰忌妻絶絃聚晤居夷沮漳空構口如懸河寬厰匡危梁父吟離肺離旌靈地鹿布樸魯牆有風,壁有耳悭澀輕強曲方氏戎秩三摩缽提勝常贳貣説證舒寫隨軍溏洩田宮通精土風橐戢歪七豎八文藝批評烏蓲惜春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