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死者的名冊。語本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觀其姓名,已為鬼録。”《南史·柳津傳》:“人或勸之聚書, 津 曰:‘吾常請道士上章驅鬼,安用此鬼名邪!’”此憎稱書。 明 張溥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阮元瑜集》:“乃諸子長逝, 元瑜 最先,遺文鬼名,撫手痛悒。”
“鬼名”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文獻來源:
本義指死者的名冊
源自三國時期曹丕的《與吳質書》:“觀其姓名,已為鬼録”(意為整理逝者遺作時,發現他們的名字已歸于鬼的名冊)。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常見,例如《南史·柳津傳》提到“鬼名”被憎稱為書,明代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也沿用此意。
“鬼”字的延伸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曹丕《與吳質書》及《南史》相關段落。
《鬼名》是一個常見的詞語,指的是取的貶義或諷刺的名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鬼名來形容一個人的名字可以表達對其身份或待遇的不滿或諷刺。
鬼名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鬼(gui3)和名(ming2)。其中,鬼部由兩筆構成,名部由四筆構成。
鬼名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模糊,無法具體追溯到某個特定的曆史時期。它可能是在民間口語中形成并廣泛使用的一個詞彙。
《鬼名》的繁體字為「鬼名」。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鬼名」的古體字可能是「鬼名」。
1. 他的鬼名是“三無”:無能、無德、無用。
2. 别叫我那個鬼名,我換了一個新名字。
鬼名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1. 鬼名片
2. 鬼名詩
3. 鬼名調
類似的詞語有:諷刺名、惡名、嘲諷名。
與鬼名相反意義的詞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