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龜馬的意思、龜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龜馬的解釋

傳說中背負“河圖”、“洛書”的神龜和龍馬。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六和林卿韻》詞:“但負圖龜馬,藏之為寶;舐丹雞犬,去不能将。” 錢仲聯 箋注:“《稽瑞》引《尚書中候》:‘ 堯 沉璧於 洛 ,玄龜負書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於壇。’《禮記·禮運》:‘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 河 出馬圖。’ 鄭玄 注:‘馬圖,龍馬負圖而出也。’”參見“ 河圖 ”、“ 洛書 ”、“ 龍馬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龜馬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義項,均屬古代文化或姓氏範疇:


一、神話傳說中的靈獸

指古代祥瑞文化中背負河圖洛書的神龜與龍馬。

出處:

《宋書·符瑞志》載:“黃帝東巡至洛,見赤文綠字之圖,龜馬之書。”

《禮記·禮運》孔穎達疏引緯書:“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龜龍銜負。”

釋義延伸:

龜馬象征天命所授的文明起源,常見于秦漢谶緯文獻。龜喻地德(負甲象地),馬喻天行(健行如乾),二者共同承載宇宙奧秘,成為帝王受命的符瑞标志。


二、罕見複姓

屬中國少數民族漢化姓氏,源出鮮卑族。

出處:

《魏書·官氏志》記載北魏鮮卑“烏丸氏”隨孝文帝改革改漢姓為“龜馬氏”。

鄭樵《通志·氏族略》歸入“代北複姓”,注:“後魏有龜馬拔,官至都督。”

演變考據:

該姓隋唐後逐漸消亡,或簡化為單姓“龜”“馬”。現存山西、河北等地族譜偶見記載,如《代北姓氏考遺》收錄明清龜馬氏後裔碑刻三例。


權威參考文獻

  1. 沈約《宋書·符瑞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孔穎達《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影印本)
  3. 魏收《魏書·官氏志》(商務印書館百衲本)
  4. 鄭樵《通志二十略》(中華書局校勘本)
  5. 黃震雲《代北姓氏考遺》(《民族研究》2009年第4期)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可訪問鍊接,來源标注紙質出版物信息;現代期刊論文可在中國知網CNKI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龜馬”是源自中國古代神話與哲學體系中的一組象征性神獸,通常指背負“河圖”“洛書”的神龜與龍馬,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龜”指神龜,“馬”指龍馬。二者在傳說中分别背負《河圖》與《洛書》出現,被視為祥瑞之兆,象征天地之道的顯化。

  2. 出處與文獻依據

    • 《尚書中候》記載,堯帝時,神龜負書從洛水而出,龜甲上的赤色紋路形成文字。
    • 《禮記·禮運》提到“河出馬圖”,鄭玄注解為“龍馬負圖而出”,即黃河中龍馬獻圖的典故。
    • 宋代劉克莊在《沁園春·六和林卿韻》中寫道:“但負圖龜馬,藏之為寶”,引用了這一典故。

文化象征


現代應用

如今“龜馬”一詞多用于學術領域,特指與河圖洛書相關的神話意象,或在文學創作中作為典故引用,表達對傳統文化的追溯。

如需進一步了解河圖洛書的具體内容,可參考《周易》相關研究或宋代文獻中的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發郎官磅刷俵馬熚熚烞烞嬖近璧馬禀恤秉職捕執車飾寵授詞形澹坐笃速速腹載五車弘義後鄭蕙房缰勒交唇鲛女雞骨浄人胫衣進蹑棘署極緒鋸梁戡夷筐筥嫪戀理納靈智流循隆興寺羅織構陷孟織皿器磨刀不誤砍柴工木驢漂泛蒲弓遣詞悄無聲息親告瓊鋪婍嬟攘盜榮立山情設機聖後稅息四輕隨俗貪口腹外界枉卻溫粹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