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正的意思、過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正的解釋

過分;過頭。《後漢書·張晧王龔等傳贊》:“ 安 儲遭譖, 張卿 有請。 龔 糾便佞,以直為眚。二子過正,埋車堙井。” 李賢 注引《孟子》:“矯枉過正。”《晉書·陸機傳》:“ 漢 矯 秦 枉,大啟王侯,境土踰溢,不遵舊典,故 賈生 憂其危, 晁錯 痛其亂。是以諸侯岨其國家之富,憑其士庶之力,勢足者反疾,土狹者逆遲,六臣犯其弱綱,七子衝其漏網, 皇祖 夷於黔徒, 西京 病於 東帝 。是蓋過正之災,而非建侯之累也。”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 張九成 以為窺議王室之意,至引 高歡 見 魏 政不綱,退結豪傑事,此過正之論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過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厚度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糾正偏差時超出了合理限度,導緻新的不平衡狀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過正"指"矯正過度,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常與"矯枉"搭配使用,形成成語"矯枉過正"。

在語義演變方面,《古代漢語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漢書·諸侯王表》中"可謂矯枉過其正矣",描述糾正周代分封制弊端時采取的措施過于嚴苛。唐代顔師古注《漢書》時,将"過正"注解為"正曲曰枉,正枉過甚則不平",強調適度修正的重要性。

現代用法中,"過正"多用于描述社會改革、政策調整等領域。例如《漢語成語大辭典》指出,該詞常比喻糾正錯誤時采取的手段過分激烈,反而違背了初衷。在語法結構上,可作謂語、賓語,常見搭配有"矯枉難免過正""糾偏防過正"等。

網絡擴展解釋

“過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過正”指過分、過頭,強調超出合理限度或正常标準。例如在糾正錯誤時用力過猛,導緻走向另一個極端()。

二、出處與演變

  1. 曆史文獻
    最早出自《後漢書·張晧王龔等傳贊》:“二子過正,埋車堙井”,描述糾正偏差時過度的情況()。
  2. 成語關聯
    常與“矯枉”連用為成語“矯枉過正”,意為矯正彎曲的東西時用力過猛,比喻糾正錯誤超過合理限度()。例如《後漢書·仲長統傳》提到“矯枉過正之檢”。

三、結構與用法

四、示例

  1. 《晉書·陸機傳》分析漢朝分封制時提到“漢矯秦枉,大啟王侯”,認為過度分封導緻新問題()。
  2. 現代用法:如“環保措施過正,可能阻礙經濟發展”。

“過正”既可作為獨立詞彙描述“過度”,也是成語“矯枉過正”的核心部分,需根據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晉書》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兔公子悲悴辯覆賓郎草隸懲誡陳朱串供大雨電斾斷背對口疽鳳箫龍管高齒屐給口挂匾黃金車回燈江漲見遇兢悚堇堇卷簾恪慎空義朗鬯爛桃壘城連頭帶尾利名淩晨留存龍門刨隆眄馬蛤牛禍潘将軍爬梳剽急披敷乾瘠淺缪磬欬三木樓訾社公生菩薩詩虎樹杈把私誼歲景陶丘天力天全痛心切骨推立王爾汙眼崄暴小人儒心不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