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分;過頭。《後漢書·張晧王龔等傳贊》:“ 安 儲遭譖, 張卿 有請。 龔 糾便佞,以直為眚。二子過正,埋車堙井。” 李賢 注引《孟子》:“矯枉過正。”《晉書·陸機傳》:“ 漢 矯 秦 枉,大啟王侯,境土踰溢,不遵舊典,故 賈生 憂其危, 晁錯 痛其亂。是以諸侯岨其國家之富,憑其士庶之力,勢足者反疾,土狹者逆遲,六臣犯其弱綱,七子衝其漏網, 皇祖 夷於黔徒, 西京 病於 東帝 。是蓋過正之災,而非建侯之累也。”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 張九成 以為窺議王室之意,至引 高歡 見 魏 政不綱,退結豪傑事,此過正之論也。”
“過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過正”指過分、過頭,強調超出合理限度或正常标準。例如在糾正錯誤時用力過猛,導緻走向另一個極端()。
“過正”既可作為獨立詞彙描述“過度”,也是成語“矯枉過正”的核心部分,需根據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晉書》等古籍原文。
過正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做動詞和形容詞,表示超過了合適或適度的程度。
過這個字的部首是辶(辶又名走之辵),過字共有5個筆畫。
過這個字最初的意思是人們行走超過了目的地,引申為超出了正常或適度的範圍。比如,行進時走過了目标地點、說過了應說的話等。
過的繁體寫法是過。
過的古時候寫法稍有不同,為:
郭(音guō)
霄(音xiāo)
卩(音jié)
饷(音xiǎng)
1. 他每天工作到深夜,過了正常工作時間。
2. 這部電影的暴力場面太過正常範圍,不適合年輕人觀看。
過分、過後、過剩、超過、過量
超越、超過、超出、偏離、越界
未達、未過、不及、不夠
【别人正在浏覽】